咸宁赤壁车埠镇的斗门村,静卧在群山怀抱的边缘。村里的李爹爹和老伴守着老屋,时光在鸟鸣蝉噪中缓缓流淌。然而,生活的不便,却在今年酷暑难耐的夏日里被无限放大。“我们这里太远了,之前联系过几次,都说装不了宽带……”提及家中“断网”的难题,李爹爹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无奈与失落。这偏远的位置,使当地宽带资源暂时难以覆盖,老两口又不便顶着烈日频繁进城,连唯一的消遣——看电视,也成了奢侈。空荡的屋子里,只有风扇徒劳地搅动着闷热的空气,日子显得格外漫长孤寂。

这份困扰,被联通赤壁乡镇营服的工作人员敏锐地捕捉到了。得知李爹爹的情况后,他们没有丝毫推诿懈怠,立刻主动上门实地勘查。眼前的现实确实棘手:斗门村位置偏僻,主干光缆资源尚未延伸至此,直线距离最近的接入点也相当远。面对资源匮乏的硬性难题,工作人员没有简单地以“无法安装”四个字将老人拒之门外。他深知,对偏远山区的留守老人而言,一条畅通的网络,就是连接外面世界、慰藉晚年的生命线。他第一时间将详细情况及用户迫切需求上报公司,与网络建设、资源管理、维护支撑等多个部门展开密集沟通协调。

经过技术人员的反复研究测算,一个极具挑战性但也最具可行性的方案渐渐成型:突破常规覆盖半径的限制,通过延长主干光缆线路,并精心优化线路布放路径,绕过复杂地形,最终接入李爹爹家。方案确定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实施过程才是真正的考验。施工当天,烈日当空,地面热浪蒸腾。通往李爹爹家的路径,需要穿过茂密的竹林,跨越沟渠,沿着狭窄崎岖的田埂蜿蜒。线路布放面临弯道多、跨度大、沿途障碍物复杂的严峻挑战。沉重的光缆盘需要人力在滚烫的地面上艰难拖行数公里。汗水迅速浸透了工装,在衣服上留下大片深色的印记。工作人员顾不上擦拭,专注地抬杆、牵引、固定,每一个接头都小心翼翼熔接,每一段光缆都力求在电杆和墙壁上走得整齐稳固。为确保信号传输质量,他们顶着高温反复调试光路和设备参数,豆大的汗珠不断滴落在设备箱上,又被迅速蒸发。

数小时的挥汗如雨,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硕果。宽带信号成功接通的那一刻,寂静的老屋瞬间被点亮。工作人员指导李爹爹按下遥控器开关,清晰的电视画面伴随着熟悉的新闻播报声跳跃出来。“亮了!真的亮了!”李爹爹难以置信地揉揉眼睛,老伴在一旁也激动得声音发颤。两位老人围着电视看了又看,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着小小的遥控器,仿佛捧着失而复得的珍宝。“真是太感谢了!没想到你们这么远、这么难也给我们装上了,联通真是为我们着想啊!”李爹爹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眼中闪烁着由衷的喜悦和感激。那笑容,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炽热温暖。

这条翻山越岭而来的光缆,输送的不仅是流畅的网络信号,更是赤壁联通对用户“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它跨越的不仅是地理上的偏远距离,更是数字时代的鸿沟。在斗门村这个小小的角落,通信服务的温度,如同那日穿透云层的阳光,真切地照亮了李爹爹和老伴的晚年生活,也无声地诠释着:用心服务,终能抵达每一份期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