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宁赤壁乡镇南营服志愿者们带着宣传资料和一颗颗热忱的心,走进了赤壁罗峰村。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把最新的防诈反诈知识,送到每一位乡亲的心坎上,为守护好大家的“钱袋子”筑起一道坚实的篱笆。
起初,对于这些“城里来的志愿者们”,不少村民带着点好奇,又掺杂着一丝惯常的警惕。村头的王大妈小声嘀咕:“又来讲课的?那些骗子的花招,我们哪能搞得清哟。”工作人员没有急于发资料、讲大道理,而是用最地道的咸宁乡音,像跟自家叔伯婶子拉家常一样,聊开了。
“您看,李大伯,”一位年轻的志愿者蹲在一位老人身边,指着智能手机屏幕,“这种‘恭喜您中奖了’的短信,点进去让您先交钱的,十有八九是坑!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掉也是骗子给您画的大饼!”生动的比喻逗笑了围观的村民,也点中了要害。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听,开始七嘴八舌地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谁差点被冒充“孙子”要学费的电话骗了,谁又收到过“社保卡异常”的奇怪链接。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让防诈知识瞬间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志愿者们见缝插针,结合这些鲜活的案例,用最朴实易懂的语言剖析骗术。“公检法电话办案要您转账?假的!领导微信借钱?先打电话核实!陌生链接二维码?千万别乱点!”他们一遍遍强调着这几个关键点。针对村里老人多、接触网络少的特点,他们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设置手机骚扰拦截,如何辨别可疑来电号码,如何安全使用微信支付和银行卡。当讲到“接到陌生电话只要提到钱,一律挂掉不犹豫”时,几位老人用力地点着头,王大妈更是拍着大腿喊:“对!就该这么硬气!”
夕阳的金辉染红了罗峰村的屋脊。活动结束了,但印着反诈口诀的彩色宣传单被村民们珍重地揣进了口袋,村务公开栏上也贴上了醒目的防诈海报。更重要的是,一颗颗防范的种子已在乡亲们心中悄然种下。咸宁联通志愿们们,带着乡亲们感激的笑容和更强烈的反诈意识,融入了暮色中的归途。他们知道,守护好这方水土乡亲们的财产安全,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罗峰村的炊烟袅袅升起,而那份捂紧“钱袋子”的警觉与安心,正与炊烟一道,温暖地弥漫在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