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屋场会在咸安向阳湖镇斩关村拉开了序幕。没有高高的讲台,也没有冰冷的扩音器。几位身着蓝色工装的咸安乡镇营服工作人员,早已融入了乘凉的村民中间,亲切得像自家亲戚串门。她们选在傍晚收工后、大家最得闲的时分上门,图的就是一个方便。几张简易方桌拼拢,一份份图文并茂的反诈宣传册递到粗糙的手中,一场面对面的安全课便在乡亲们熟悉的院落里自然开场。
“各位伯伯婶婶,莫嫌啰嗦啊!”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操着地道的咸宁腔开了口,语气里满是家常的恳切,“现在骗子手段多得很,专盯着我们辛苦攒下的养老钱、血汗钱下手哩!”她的话立刻引来村民们阵阵附和。
方言讲解接地气 案例剖析触心弦
内容毫不花哨,全是干货。工作人员深知乡亲们最关心什么。她们用最直白的乡音,掰开了揉碎了讲那些常见的陷阱:“假冒孙子要学费”、“领导借钱急周转”、“刷单返利赚大钱”……讲的不是抽象概念,而是邻村王婶差点被骗走万元积蓄、镇上李爹接到“公检法”恐吓电话的真实遭遇。每一句提醒,都像敲在乡亲们心坎上。
解惑就在家门口 服务浸润细无声
宣传远不止于说教。工作人员耐心地逐项教老人操作手机:陌生号码怎么拦截?可疑链接如何识别?他们在老人手机背后郑重贴上一张醒目的贴纸,上面提前写好了反诈专线和子女的紧急联系电话。“莫慌,有事就按这个号打!”一句朴实的叮嘱,一份看得见的安全感。有村民手机信号不稳,工作人员当即掏出工具现场检测;有人询问宽带资费,工作人员也耐心解答,承诺上门服务的时间。点滴细节,实实在在,让村民感受到这家门口服务的便利与实惠。
散场时,不少村民还围着工作人员追问,手里紧紧攥着宣传单。“这比看电视广告管用多了!”村头的刘奶奶感叹道,“下次有么事,还到我们院子里来讲啊!”这场在农家院落里生根的反诈宣传,不仅守住了乡亲的钱袋,更织就了一张由温情与责任凝成的安全网,让数字时代的文明之风,以最质朴的方式,吹拂在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