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网成都12月12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及团队成员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层土壤有机碳组成、微生物活性及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层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动态和调控过程,指出有氧厌氧过渡层是泥炭沼泽土壤碳库中较为稳定的部分,具有减缓土壤碳排放的作用。

泥炭沼泽是全球重要的土壤碳库,深层碳是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使泥炭沼泽退化严重。在退化泥炭沼泽中,水位降低将泥炭沼泽土壤剖面划分为环境差异的三层:表层有氧层、深层厌氧层和有氧厌氧过渡层。过去的泥炭沼泽土壤剖面碳动态研究,均以深度为依据研究不同深度土壤碳排放动态,忽视了沿土壤剖面水文环境的差异。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发现,水位波动影响的三层土壤在有机碳组成、微生物特性及二氧化碳排放动态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表层有氧层和深层厌氧层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高,对增温敏感,且分别受碳质量和分解者活性的调控。相反,经历了长期水位波动干扰的中间过渡层土壤二氧化碳排放低,且对增温的敏感性低于其他两层土壤。

该结果表明水位波动影响的过渡层土壤碳较为稳定,也表明了以往的以深度为依据的碳动态研究,由于忽视了稳定的过渡层,可能高估了退化泥炭沼泽碳的丢失。在未来的泥炭沼泽土壤碳动态研究中,需要考虑沿剖面土壤环境的变化,同时需要考虑营养物质在土壤碳动态中的重要性。

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Communication Earth& Environment》发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寒草地与湿地生态项目组陈槐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500404)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2019QZKK0304)等项目的联合资助。(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