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加速走向C端市场的预制菜,正在不断靠近消费者。从电商到商超,如今预制菜已经进入到地铁站的无人货柜以及随处可见的便利店中。事实上,便利店销售预制菜的尝试早已开始,早在2021年底,全家便利店便开始在客流较大的商圈开始进行预制菜测试。
如今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售”,预制菜正式落地便利店。有媒体在上海一家全家便利店中,发现了为预制菜专门设立的冷柜,其中陈列着各式预制菜品,涵盖即食、即热以及即烹三大种类。产品数量也从最初的五六个SKU增加到五十多个SKU。
不仅是全家便利店在紧锣密鼓的布局预制菜,在罗森便利店中,也开始陈列预制菜专属冷柜,尽管产品数量不及全家便利店,但SKU也多达38个,同样涵盖即食、即热以及即烹三大类。而罗森便利店的优势则在于预制菜冷柜的覆盖面更广,设立预制菜专区的门店已经多于全家便利店。
(资料图)
有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线上电商的销售模式,便利店是更适合预制菜的销售渠道。不管是从用户的日常消费习惯,还是渠道兼容的角度来说,便利店都能让消费者以最低的成本获取预制菜。从距离来看,便利店也距离消费者的办公场所以及居家场所更近。
便利店更好兼容预制菜
预制菜迫切地需要拓宽渠道,进一步靠近消费者,那么在办公楼下或是居民小区门口的便利店设置专区或许就是最佳的选择。而在此之前,预制菜的最大渠道是电商。《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62.3%的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预制菜。
尽管通过线上电商购买预制菜同样简单便捷,但针对“吃”这件事,消费者未必拥有太多耐心。这是饿了么以及美团等外卖平台能够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仅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得到餐食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线上购买预制菜,对于有需求的消费者来说,仍然需要更快的配送速度,否则很难和外卖平台抢市场。
对于预制菜行业来说,无法建立更加快速的物流模式,那么将预制菜放进便利店里或许就是最佳的选择。从距离来看,便利店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办公楼下、地铁站里以及居民小区附近,便利店都是标配。
相较于生鲜电商的30分钟送达,便利店可以做到15分钟内消费圈,花费的时间成本更低,甚至是更加“便利”。消费者甚至可以在回家时路过便利店,顺便购买预制菜。这个模式相较于电商来说更加理想。
更重要的是,便利店的用户群体和预制菜的存在较大面积重合。《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中国便利店的消费主力是30岁以下的客群。这个群体对“便利店”有新的理解,在便利店打造核心业务“鲜食”下,便利店的用户群体已经被教育完成。该客群认为便利店是一个可以通过一日三餐,随时供应餐食的场所,甚至能够满足都市白领一日五餐的餐饮需求。这让这批客群更加容易接受在便利店里购买预制菜。
缩短预制菜保质期
预制菜自诞生以来,就饱受“健康”方面的质疑,尤其是对调料的过量使用,将在日积夜累下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仍然,伴随亚健康状况在年轻人群中的普及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的年轻化趋势,年轻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在日益提升,这直接体现在饮食上,少糖少盐的饮食方式备受推崇。而预制菜为了增加产品的保质时间,在产品中添加了更多的盐分,与消费者期望的饮食方式背道而驰,其背后的原因在于,预制菜清理库存的速度不够快。
为了消解社会对预制菜“不健康”的认知,预制菜未来可行的方向之一就是缩短产品保质期,以达成减少盐分糖分添加的效果。但背后需要的是一套非常高效的运作体系,一方面需要快速扩大预制菜的市场规模,通过规模来减低成本以抵消损坏导致的损失。与此同时,扩宽销售渠道,提升出货量和出货速度。
有两家企业值得提及,盒马主打的冷鲜短保预制菜,储存温度在0-4摄氏度,保质期在4天左右,这意味着更高的冷链物流运输成本以及供应链门槛。叮咚买菜则在主打健康概念的预制菜,首批推出5个系列:少油无油预制菜、低钠无盐预制菜、控卡低卡预制菜、清洁配方预制菜、低碳/低GI预制菜,这对研发提出更高要求。而便利店也拥有更加贴近消费者的优势,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消费者针对即热式预制菜进行加热,能够更快地完成预制菜的出货。
事实上,预制菜和便利店是双向奔赴,并走向双赢的关系。预制菜需要更高效的销售模式,来快速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并解决健康问题。而便利店则面临即时零售增速的放缓,需要开拓新的品类以应对本土零食折扣店等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