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电行业出现了一个颇为反常的现象,那就是不少家电品类销量在下滑,但销售额却不降反升。
量降额升,对于家电品牌来说,是行业下行期难得的安慰。我认为,这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消费走向高端品质化的显性表征。
目前,家电企业、零售渠道都在大力“推高卖新”,表象来看就是很多家电产品的价格越来越贵。六七千元的洗地机、洗碗机,上万元的大屏电视、新风空调,比比皆是。推高卖新,成为家电业的共识,一些主打高端的品牌也因此获得了时代红利。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品牌打着“推高卖新”的旗号,实现的是涨价目的。直接表现就是,将高端和高价直接划等号。但高价的背后,却很可能有一些消费者看不到的“消费黑洞”,比如性能减配、功能冗余、服务缺失,最后用户的购买和使用体验都达不到预期。
举例来说,一些电视品牌号称推出8K电视,但实际上只是屏体是8K分辨率的,接口、芯片都不是8K级别的,用户看到的画质并不是8K内容。还有一些品牌推出的高端新品,号称支持8K,实际上只是4K电视,只是支持8K解码,在8K片源很少的情况下,8K解码并没有什么意义。
再有,一些空调品牌推出了无风感、柔风产品,概念起来后价格开始水涨船高,但其实只是在导风板上做了一些微创新,成本并不高。但在一些关键部件上却偷工减料,如室内外机连接管不是全铜等。
所以,“推高卖新”是企业的诉求,也是家电行业实现逆势发展的动力所在。但企业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丢弃了品质、服务和创新,消费者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理性。
对于消费者来说,到底该如何面对企业的“推高卖新”呢?我认为,有三点是需要注意的,或者可以去做的。
第一,对当下的一些高端科技要有一些基本了解,尽量的消除认知差。
消费者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对一些流行的、前沿的科技,还是尽量要有一些了解。比如,高端电视显示技术主要有激光、OLED、Mini LED,高端空调具备新风、除菌等能力,高端洗衣机能空气洗、自清洁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就容易被不良商家“忽悠”,平时多了解一些前沿科技,可以避免买一些过时的、落后的产品。
第二,对于一些新品类电器,不要冲动消费。
最近几年,除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烟机、灶具、消毒柜等传统电器之外,家电业出现了很多新品类电器。比如洗碗机很多人都想购买,认为能提升生活品质,但洗碗机对于安装条件有较大的要求,拥挤的厨房如何放置也是问题。同时,像水槽洗碗机、嵌入式洗碗机等还要考虑到一些安全问题,如不能离燃气管道过近等。在购买前,需要充分咨询,不能等买回去再考虑安装、安全等问题。
再比如,洗地机非常火爆,几十个新品牌一两年内就涌现出来。需要看到的是,这个产品的技术在快速进化,从单滚刷到双滚刷,从手动清洁到自清洁,从不能烘干到自动烘干等,但是如果超前购买,结果很可能是成为品牌的实验“小白鼠”,真正使用的时候,拖不干净、细菌多、不够轻便等问题会层出不穷。
还有一些新品类小家电,看起来设计精巧,也有助于提升生活品质,但买回来后使用频次很低,只能长期放在家里吃灰,建议不要冲动消费。举一些例子,比如疫情期间,不少年轻人买牛排机、三明治机、酸奶机、气泡水机,打造所谓西式的生活方式,但由于食材采买难、中式饮食习惯难改以及生活节奏快等原因,基本用了一两次就放起来,长期处于吃灰的状态。所以,一定不要冲动消费,要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场景来进行消费决策。
第三,最好要先体验后购买。
现在电商平台相对强势,网购在家电行业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今已接近50%。但对于家电产品来说,线下体验还是非常重要的。高端产品和新品类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最大的盲区就是可参考的“信息少”,不像普通家电产品已经经过了大用户量的验证。所以,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可以先去线下品牌专卖店、家电连锁店等进行直观体验,获得一手体验信息后,再结合网上的信息进行决策。
总结一下,购买高端新品家电,要想避免“消费黑洞”,一是要了解一定的行业知识,尤其是一些前沿科技,避免买过时的技术和产品;二是买新品类家电,要结合自己真实的使用场景去购买,不要冲动消费;三是高端新品最好先体验后购买,不能只看网上信息去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