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互动教学、智能考试、综合评价、智慧校园、区域教育管理……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布2021年“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入围名单,一批5G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典型应用亮相。据悉,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成效,努力推动“5G+智慧教育”应用从小范围探索走向大规模落地。
互动教学成为热门场景
记者梳理发现,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近日公布的“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共有109个,涉及互动教学、智能考试、综合评价、智慧校园、区域教育管理等7个重点方向,覆盖“教、考、评、校、管”等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
多数项目聚焦探索集成创新和多场景融合应用,其中,课堂互动教学成为当前5G应用的热门场景。利用“5G+VR/AR”、“5G+全息投影”、“5G+4K/8K远程直播(快直播、慢直播)”等技术,可以打造沉浸式智慧课堂、交互式在线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目前此种场景已在多地成为现实。
本次试点名单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学校、电教馆、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电信运营商、教育信息化企业等积极组成创新联合体,跨界合作。由各级各类学校牵头申报的项目占比近七成,学校成为应用场景“主战场”。
例如,入选的“5G+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训平台”由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牵头。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校和企业,采用“在线培训+体验教育”模式,通过虚拟现实、在线学习和互动课堂等应用场景,开展远程教学和实操。目前,该平台已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民族大学、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成功应用,累计培训学生超过2000名。
落到实处发挥效能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性、引领性技术,5G是支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公共基础设施。除了支持互动教学,5G还在诸多应用场景大显身手。
在“5G+智能考试”方面,依托5G+AI、VR、图像处理等技术,可实现智能在线考试、智能巡考监考、远程采集人脸数据、无感智慧化入场识别、智能辅助批改等应用。
在“5G+智慧校园”方面,借助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建设“万物互联”的智能教学环境,建立集中化智能化的教师研修、教育治理、教育督导、学生生活、咨询和学习、家校协同等方面的支持服务,切实服务教育教学过程。
在“5G+区域教育管理”方面,利用5G+AI协同升级区域教育大脑和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区域内所辖学校运行状态数据的及时传送,开展对各学校学位资源、学情数据、应急事件等信息的动态监测分析,支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决策和响应。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苏森表示,从2019年5G商用开始,北京邮电大学就联合运营商开展了多方面的“5G+智慧教育”应用探索。一是建设5G校园专网,与光纤宽带等已有网络融合,为智慧应用提供网络底座。二是打造5G智慧教室,利用“5G+全息投影”技术进行跨校区远程互动教学,开展“5G+AR”教学应用。三是构建5G平安校园,采用具备5G+AI能力的智能安防机器人“北邮一号”,结合5G智慧安防指挥中心,升级校园安防的移动性和自动化程度。四是建设5G智慧云数据中心,实现对双一流学科的重大科研课题的全面支撑。
像北京邮电大学一样,目前各地多所学校已开展积极探索,更好地发挥5G效能,解决学校面临的不同校区间互动教学、远程学习和智能考试、协同科研和办公、校园安防和管理智慧化等需求。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借助融合了5G等技术的智能教学终端,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的吴老师可以同时“现身”于喀什叶城县四小和白茅岭学校、川东农场学校等8所学校,一堂跨时空的线上线下“英语双师课”开课了。这种在线课堂的探索,打破地域与时空限制,实现了异地同步的融合式教学教研新形态。
破解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支撑“双减”政策更好落地,搭建学校、老师、家长之间便捷的沟通桥梁……5G对推动教育模式变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中国正加速步入5G应用规模发展的新阶段。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可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创新,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效果明显的5G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典型应用,探索可复制推广、可规模应用的发展模式,为推动“5G+智慧教育”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提供经验。
“5G在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优化智慧学习环境,创新学与教的形态,提高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提升智慧教育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认为,5G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变革传统教育,加快移动在线教育发展,催生智慧教育新生态,践行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命题,为未来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