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集,火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过年时候的黄河大集给了山东人民浓浓的年味。


(相关资料图)

4月18日,黄河文化论坛在山东东营开幕。作为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2023山东省春季黄河大集启动仪式于4月17日在东营举办。

集市分为“沿着黄河遇见海”沿黄九省(区)手造民俗展、特色农产品区、市集演艺区、沿黄美食区等展区,商品琳琅满目,非遗节目精彩纷呈。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够走遍大河上下,但是来到黄河文化论坛,来到串起沿黄省(区)的黄河大集,人们可以从手造、美食的细节中去亲近这条河,亲近这片土地。

02:09

由此,2023山东省春季黄河大集正式宣推,城区、乡村、网络黄河大集将同步展开……

兔年春节前夕,山东省创新性地推出“黄河大集”,通过“线下大集+线上带货+宣传推介”的方式,在沿黄传统乡村大集和线上平台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而又饱含烟火气息的消费促进活动,为农民群众办好事、让城里人有去处,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保持个性风貌的前提下,黄河大集根据远景发展目标,对形态、分区、分类进行了科学设计和规划。线上自不必多说,线下的黄河大集,与以前粗放式的自然分区相比,结构更科学,分布更合理,赶集更方便。

去年启动黄河大集活动以来,全省共举办线下市集1.6万余场,销售额近52亿元;组织线上直播带货活动2.5万余场,销售额超110亿元,在黄河沿线更是形成了多年未有的大集大观。

我们看到如今黄河大集不断创新样式,涵育着新业态,打造出新品牌。黄河大集一如其名,有黄河的文化底蕴,有大集的集聚效应。

比如,2023春季黄河大集以“踏青嬉戏下乡游”为主题,以好品为特色,开展田园踏青、庙会采购、文艺展演、青春季四大主题活动和山东手造、文化文艺产品、非遗、汽车、家电、家居服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农具等“八品下乡”。

一方面,四面八方的客商和货物齐集于此交易;另一方面,货物聚得多、集得全,吃、穿、用、玩等一应俱全。加之线上大集的快速发展,黄河大集辐射面更广,“集”得更远,“集”得更多。

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只要能想到的,都会有办法“集”到集上来。逛大集,如同来到一个展示风俗物产的博物大展台,可以全景式领略一个地方的资源物产、风土人情。

黄河大集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

大集,不仅缭绕着烟火气,更隐藏着传承千年的历史文脉。可以说,文化板块既是建设黄河大集的必要“梁柱”,也是理解黄河大集的特殊“钥匙”。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黄河大集,在划分区块的时候,都为文化留足了空间。线下的以日照莒县夏庄大集为例,除了交易区外,还设置了文艺展演区、文化“两创”区。在文化“两创”区,周姑戏、过门笺、黑陶、柴烧杯……各式各样独具魅力的非遗项目和非遗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兼具历史性、文化性、审美性、地方性等特征。在黄河大集上,非遗文化正以游客可欣赏、可品尝、可穿戴、可体验、可购买的方式活力呈现。

黄河大集推动非遗与大集的深度融合,促进黄河大集高质量发展,也能使文旅消费反哺非遗的保护与利用,形成非遗与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非遗和黄河大集及其要素相互渗透、资源重组、优化利用,改变非遗一度濒临“失语”的境况,被重新看见、认同并广泛传播,同时使非遗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实现活态化传承,达到保护与利用的根本目标,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一种具体途径。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黄河古今流域多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

让黄河文化传播开来最有效的途径,无非就是让人们亲自去看、去听、去感受,在“亲身经历”中烙下文化的烙印。黄河大集恰好是这么一个好地方。

山东依托黄河文化的强大气场,通过黄河大集努力“变现”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乘数效益。随着新理念、新技术的注入,黄河大集的平台效应和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的效应也进一步扩大。在这里,文化“两创”,让厚重与轻盈在新时代共舞。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