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电视在中国市场酝酿数年后,有望迎来产业的爆发期。
9月19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第二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论坛上表示,激光电视的市场爆发临界点已经到来。他透露,海信将加大扩张力度,在5年内与行业分享1000项专利;全面启动激光电视生产线扩产计划,青岛基地激光电视产能翻番。同时,海信将于明年量产卷曲屏幕激光电视,推出8K激光电视和10000流明以上商用激光电视,并启动海外生产基地的激光电视整机投产计划。
在全球显示行业较为低迷的大背景下,激光电视近日成为新的焦点,产业链展现出空前的繁荣。当下,海信、长虹、三星、索尼等超百家企业争夺市场,德州仪器、日亚和理光等产业链技术也在快速突破。
在产业链繁荣的背后,激光电视的市场渗透率究竟能达到多少,是否又会对液晶电视有替代作用?而主流电视厂商在激光电视领域的布局,又将对其全球扩张有何影响?
站上资本风口
千亿级规模引企业进入
激光电视已发展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其在中国市场较早被熟悉是以大屏形式出现的。海信早在2014年推出了全球首款100英寸激光电视。彼时,液晶电视占据大部分中国市场,中小尺寸还较为流行。随着激光电视在中国电视市场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激光电视在中国80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58%。
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高端化”是行业结构走向的关键词,而其中激光电视更是成为彩电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让大尺寸电视成为彩电行业的必然发展方向。
苏宁给出的销售数据显示,在80英寸以上的大屏市场中,激光电视的销量占比已经由2017年的23%增长到了今年的63.5%,大屏激光电视成为市场的主流之一。而据第三方数据公司预计,到2022年,激光电视年复合增长率将达92%。
长虹激光显示总经理李先平表示,保守估计激光电视出货量将替代大屏电视出货量的20%,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千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人群结构的变化,大屏也更受欢迎。近期,京东发布的《90后消费白皮书》显示,90后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将主导未来5年-10年的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格局。
京东零售家电事业部副总裁谢帆透露:“激光电视已成为用户搜索热词,2020年海信激光电视在京东销售同比增长490%。在大屏化趋势下,激光电视将走进更多80后、90后年轻主流消费群体的客厅。”
激光电视的广阔空间,让中国家电企业趋之若鹜,甚至部分科技企业也跨界布局。
海信、长虹成为激光电视主力军。近年来,海信实现了激光电视全面4K化。据了解,长虹在激光显示领域也已布局10年,目前已自主掌握了光机、整机、屏幕和制造等技术。它们都在推动激光显示关键器件的国产化进程。
长虹控股公司董事长赵勇表示:“激光显示与AIoT的融合将催生更多新兴市场。激光显示是一种真正全数字的显示方式,包括激光机本身都是数字化,可能成为唯一的全息显示技术。”
此次论坛有海信、长虹、苏宁、日亚等百余家中外企业参加,产业链空前繁荣。而相关产业链也在近几年获得资本青睐,多家创新型企业获得融资,部分企业启动上市计划。极米科技、坚果等分别获得了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的投资,而光峰科技更是登上了科创板的舞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20多家整机企业加入激光电视市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数量超过100家。
激光电视为升级重要方向
是否会替代液晶电视?
如今,全球显示产业发展进入关键洗牌期,多种显示技术并存,百花齐放。激光显示采用激光作为显示光源,成为显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
国家“十三五”规划就将激光显示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项目的首位,同时,国家有关部委也多次通过重点专项等方式支持激光显示整机、光学引擎、器件和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发。目前,中国在全球激光显示产业的竞争角逐中占据有利位置。据了解,中国申请和授权的激光显示专利超过7000项,占全球激光显示专利比例的50%以上。
周厚健认为,短短5年,激光电视已经从一个产品到一个产业,从一家企业到一个行业,已展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技术活力。
“激光电视前几年成本还较高,同时用户普及度没有很明显,并没有对液晶电视产生替代,但随着产业链繁荣,又有产业链较短等优势,其成本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而液晶电视则因其前期投资需要花费庞大资金,则逐渐失去优势。”粤成股份创始人洪仕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目前市场上液晶电视和激光电视呈现并行发展状态,但激光电视正在快速蚕食液晶电视市场,巨大的前景和空间引得企业布局。激光电视是否对液晶电视有完全的替代性还需看成本、便利度等几个方面能否达到更被市场和用户接受的状态。而主流彩电厂商在国内外加速投产激光电视,将彻底发挥激光电视成本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同时将使其在全球新一代显示技术领域抢占先机。
“随着电视消费升级和大屏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快速,以及激光电视成本的降低,激光显示产业才真正展示活力。随着5G和超清电视技术的推进,激光电视将在智能汽车、VR显示、工业物联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应用前景。”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贾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