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学院路街道立足属地丰富的人才、校友、智力、科创等资源,打造以“强化高端创新策源、发展活力校友经济”为创新主题的学院路环高校“三带一节”创新街区生态体系,即“环高校国际科创带”“环高校校友文化带”“环高校慢行系统带”和“学院路城事创新节”。
12月24日下午,2021学院路校友创新论坛作为学院路环高校“三带一节”创新街区生态体系的重要活动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活动中心成功举办。
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原巡视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刘玉兰,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海淀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鲍雷,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劲林,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明丰,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郑鹏,自然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徐学义,北京机电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丰收,中电太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云,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原科技参赞韩丽娟及各高校副校长、校友、企业家等参加论坛。
△活动现场
群英荟萃 共同见证非凡时刻
刘玉兰在致辞中表示,2021年科技部火炬中心着力打造“创新街区”,有效集聚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企业主体,构建城市内“无边科技园”,促进提高创新要素的流通配置效率,显著提升科技创业的活力与质量。海淀学院路地区是全国知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地,此次环高校“三带一节”创新街区生态体系建设,在推进创业创新、城市更新、产城融合提质升级等方面作出重要引领,为探索高质量创新发展应用场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验室、全新区域创新智核动力源等做好科技创新排头兵。
△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原巡视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刘玉兰
王洪元代表辖区高校向论坛致辞时表示,长期以来,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十分关心支持辖区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在改善办学条件、维护安全稳定、开展环境治理、做好疫情防控、提升基础教育、加强社区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他提倡环学院路各高校要始终把服务辖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充分发挥高校自身学科特色,发动全体师生校友积极参与学院路环高校“三带一节”创新街区生态体系建设,对城市创新街区样板探索提出建议、作出贡献,汇聚起打造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的蓬勃力量。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
张劲林代表海淀区委、区政府欢迎各位嘉宾到场参加。本次论坛的举办和城事创新节的开幕将是海淀区深化构建新型城市形态、街区创新单元的生动实践,将为海淀增添全新的动力和平台,对海淀“十四五”建设开局起到探索和实践的示范作用。未来,海淀区围绕学院路活力创新建设,发挥组织优势和服务优势,同环学院路高校建立更大辐射范围、更强实力聚集的创新合伙人关系,合力加强校友经济贡献,助推人才创新创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构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形态。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劲林
为探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激发校友经济创新活力,助力建设高品质海淀,活动邀请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副院长李纪珍,中国天使联合汇荣誉会长、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分别围绕“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比较”“科技成果转化中创投机构作用及行业趋势”进行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副院长李纪珍
△中国天使联合汇荣誉会长、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
智核动力源助力建设美丽学院路
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郑鹏现场发布学院路环高校“三带一节”创新街区生态体系。学院路围绕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专家人才优势、校友感情纽带,打造学院路环高校“三带一节”创新街区生态体系,推动原始创新策源、科技成果转化、资本产业赋能、校友经济培育、城市慢行系统,塑造学院路创新文化,营造国际化创新生态,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探索城市创新街区样板,积极推进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
△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郑鹏现场发布学院路环高校“三带一节”创新街区生态体系。
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中科智汇工厂董事长崔常男详细介绍了学院路街道校友科技创新赛事。随后,刘玉兰、李明丰、达乌列特、鲍雷、张劲林、郑鹏、李竹、赵金平共同启动学院路城事创新节。
△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中科智汇工厂董事长崔常男介绍学院路街道校友科技创新赛事
△学院路城事创新节启动仪式
创新合伙人是一种高效聚集各类创新要素、资源,从而形成区域创新强大合力的新型伙伴关系。学院路街道在本次论坛上公布了首批26名“学院路创新合伙人”。鲍雷、张劲林、郑鹏为到场的创新合伙人代表韩丽娟、李纪珍、钱军、崔常男、张劲草、董博授牌。
△现场为创新合伙人代表授牌
聚校友之力 集时代之智
在创新策源校长论坛环节,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钱学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刘波、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鲁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段翔、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程武、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针对高校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际校友文化交流、创新合作等方面展开交流。
△创新策源校长论坛现场
钱学军说到,中国农业大学坚持在科技、人才、学科等方面发挥优势,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着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也希望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积极构建创新合作平台,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交流合作等方面形成有效工作机制,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刘波说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支撑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正有效推进,未来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研究中将更深入探索,也希望能获得多方有力支持,一同开辟能源事业发展新局面。
王鲁宁说到,学院路辖区各高校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学科建设特点,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等各个层面都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地区发展需要。北京科技大学70年来培养了20多万钢铁领域建设人才,在我国钢铁工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未来,学校立足于当前,聚焦国家“双碳”目标等重大战略,联合社会各方创新力量,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建设。
段翔说到,近年来,校企融合创新工作一直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发展建设的着力点,高校多总结,教师多引导,积极探索构建结合社会各界力量的广阔平台,让企业与高校灵活交流合作,真正实现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程武说到,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中国绿色学府,以“创造美”和“创造绿”为两大特点,致力于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后续将积极参与到学院路环高校“三带一节”创新街区生态体系建设当中,联合各兄弟院校,利用学科优势,交融创新,书写美丽海淀的新篇章。
张宝钧说到,学校在创新培养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对接社会创新企业,用所学专业知识参与到如人工智能等需要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领域;在语言教育、语言传播方面,学生还自主组建语言信息处理实验室、多媒体研发中心。北京语言大学未来将做好语言资源整理和利用工作,为中外人文教育、人文交流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力校友圆桌论坛现场
活力校友圆桌环节上,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监事长、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原科技参赞韩丽娟、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UCL伦敦大学学院北京校友会主席张劲草共同围绕“活力共享的国际化校友经济”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对打通“母校、校友、城市”三者关系,形成三方共赢的创新共同体、合作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科技委资深顾问汪燮卿
△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应用技术开发研究院院长赵金平
本次论坛还邀请学院路老、青两代校友深情讲述在学院路的青春岁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科技委资深顾问汪燮卿谈及在北京石油学院度过的学习经历时感慨万千,如今虽已耄耋之年,但仍心系科研事业发展。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应用技术开发研究院院长赵金平以肺腑之言寄语莘莘学子,要怀着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赤诚之心,凝聚青年校友力量,共同助力实现中国梦。
2021学院路校友创新论坛由中共海淀区委员会、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共同指导,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36氪集团·氪星创服协办。海淀区有关部门、学院路街道相关单位负责人及环学院路高校代表等现场参加。中国网、央视频移动网、北京时间、新浪微博等媒体平台对论坛进行全程实况直播,累计在线观看量达120万人次。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