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随着5G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小基站也迎来了广阔发展空间。5G小基站可以完善和补充大网覆盖,提供连续一致的5G体验,并为垂直行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能力。2022年三大运营商启动了5G小基站集采,标志着5G小基站正式登场。
为探讨小基站如何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赋能5G高质量发展,近日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男。
5G小基站需求将持续增长
(资料图片)
《通信世界》:目前5G小基站商用已经正式开启。展望未来,您认为5G小基站发展态势如何,应用重点何在?
李男:随着近年来5G网络的加速建设,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5G用户数达5.9亿,已完成城区、绝大部分县城及部分乡镇的5G网络覆盖。随着5G网络基础覆盖的逐步完成,运营商后续将向细分场景网络建设聚焦。5G的频谱资源频段普遍偏高,从室外穿透室内的能力较弱,同时考虑到数据业务80%的流量发生在室内,特别是未来随着AR/VR、云游戏、高清视频等对传输和时延要求极高的业务不断发展,未来几年室内覆盖将成为5G网络建设的重要方向。
与传统室分相比,5G小基站在吞吐量、服务用户数和频段选择灵活性上优势明显,可提供更佳的小区覆盖性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除为公网覆盖提供重要补充外,5G小基站还具有支持云化、智能化及与边缘计算等技术结合的能力,可为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行业5G专网建设中将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后续室内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和行业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5G小基站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未来3年,5G小基站市场有望迎来规模增长。
为垂直行业提供低成本、一体化服务
《通信世界》:垂直行业用户对于5G专网需求呈现何种特点,中国移动在5G专网方面进展如何,在5G小基站融入垂直行业方面有何尝试?
李男:中国移动非常重视5G专网发展,大力推动5G专网实现全面产品化。截至2022年底,中国移动累计签约5G行业商用案例超1.8万个,全年带动DICT项目签约金额达到365亿元,5G专网收入达到25.5亿元,同比增长107.4%。基于大量专网建设实践工作,中国移动整理归纳了垂直行业客户对5G专网的几个主要需求。
能力定制:千行百业对5G网络的需求多、差异大,从网络容量、连接可靠性到业务时延、增值服务扩展等,定制化要求几乎“一行业一网络”,甚至“一项目一网络”,要求网络能力极致且可灵活定制。
成本可控:行业客户的信息化改造项目预算普遍有限,用户对价格敏感,高度关注方案性价比,低成本建设方案成为开拓5G专网市场的关键因素。
部署敏捷:网络建设需匹配用户生产节奏,专网系统的打包交付、快速配置、简易维护已成为行业客户的基础需求。
使用简便:用户要求专网产品互联网化、销售全流程线上化、业务开通敏捷化、使用简便化。
基于通用硬件平台研发的5G小基站产品,可依托云原生架构及软件定义技术,将5G网络接入、能力开放、无线AI及行业应用保障等多种服务能力有机结合,根据项目需求统一部署于行业客户的通用服务器平台,提供低成本的云、网、算、智、业一体化服务。
中国移动2022年在安徽马鞍山华孚工厂部署了基于无线智能控制器(RIC)的5G小基站网业协同智能化方案,可有效提升视频监控、AGV控制等业务的时延、吞吐量、时延抖动等关键性能指标的保障能力,满足行业客户的SLA需求。除了工业互联网场景,5G小基站在煤矿、野外勘测和城市物联网等业务场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依托小基站打造新一代边缘算力底座
《通信世界》:边缘计算是5G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算力是运营商的重要发力点,当边缘计算、算力与小基站结合,将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李男: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业务上云呈现多样性爆发式增长。云服务除对计算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外,在服务时延、数据安全性、服务连接可靠性等方面也有较高要求,集中建设大型IDC已无法完全满足未来云服务的需求。如果说“东数西算”是算力网络的“中枢神经”,建设具有连接与服务能力的边缘云节点就是算力网络的重要“神经末梢”,解决算力网络“最后一公里”的确定性服务能力问题,也是算力网络服务更多经济实体、走进千行百业的关键。
边缘计算、算力网络与5G小基站深度融合打造的无线算力网络,是以无线算力和无线通信能力为基础,涵盖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泛在感知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面向业务最优体验实施无线算力、无线通信及多样化业务的协同调度,实现业务质量保障、算力与通信的最优匹配,是算力网络在无线接入层面的具象化体现。无线算力网络将推动无线通信基础设施底层设计发生革命性变革,打造面向5G-Advanced和6G多业务、多量纲、高效能的边缘算力承载底座。
无线算力网络将催生以云、网、算、智、业一体交付、一体服务为需求特征的无线边缘云服务细分市场新机遇。在中小微专网应用场景,传统的网络、云平台、行业系统独立采购,现场定制集成,各系统独立运营。这种模式成本高昂、运维复杂,市场推广难度大,而基于5G小基站的无线算力网络有望依托通用平台的成本优势、云化架构的灵活定制、应用快速上线、全业务一站式敏捷交付、IT化统一智能运维等能力,改变中小微专网的生产模式,激发无线边缘云服务市场活力。
中国移动研究院在集团算力网络顶层设计下,积极推进无线接入网向算力化方向演进,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导无线算力网络标准立项,提出无线算力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开发面向行业用户、本地多云编排能力组件和无线智能化应用,并将于年内在自研云化5G小基站中集成交付。中国移动通过底层核心技术创新,力争实现5G无线通信业务与企业云服务基于通用服务平台的一体化部署和一体化算力编排,助力行业合作伙伴基础设施统一投资、统一管理、统一维护,降低行业客户5G连接及信息化升级的基础投资和运维成本,大幅提升垂直行业的基础设施利用效能,打造新一代的边缘算力底座。
推动5G小基站的规模落地和可持续发展
《通信世界》:对于保障小基站的规模化落地性能和小基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您有何建议?
李男:5G小基站是一款新的无线设备站型。为了保障小基站规模化落地性能,一方面,小基站厂商需要构建规模化生产和交付能力,以及覆盖全国的敏捷运维体系,建立与运营商省、市公司之间的业务深度连接及信任关系,形成“研产交维用”的生态闭环,不断迭代优化小基站的性能和成本;另一方面,运营商省、市公司也需要尽快熟悉5G小基站的能力特点,找准5G小基站的适配部署场景,积累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多场景互操作配置和网络协同优化经验,保障5G小基站的规模化落地性能。
现阶段促进小基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全力保障已采购的5G小基站落地及推进持续性采购,让新站型引入带来的成本、性能等方面改善效果得以显现和持续,得到方方面面客户的认同,也让小基站厂商多年的研发投入获得合理回报,使其能够生存下去并保持迭代研发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产业需要持续挖掘小基站在大网和细分行业的部署场景,进一步拓展小基站的服务能力,例如,提高支持的天线数/小区数、提升智能化业务保障能力、增强业务集成能力,甚至防爆、防辐射等特殊行业应用能力等,同时进一步拓展小基站的种类,满足千行百业的定制需求。
《通信世界》:据报道,中国移动2022年完成了“扩皮”小基站招标,请问具体进展如何?2023年在小基站建设和行业市场拓展方面有何规划?
李男:2022年5G小基站招标后,在集团公司的统一规划和全程指导下,中国移动各省公司正与中标厂商合作,积极开展5G小基站的试商用部署,研究院也在全力支撑,解决新站型在落地部署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待试商用结束后,5G小基站将进入全面铺开阶段。2023年中国移动将全力保障小基站的规模落地并积极推进行业市场拓展,适时开展新站型的产业化验证,不断创造价值点,增强产业信心,推动小基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