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重要的基础服务设施,是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核心所在,也是完成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的“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任务的关键一环。
经过四年的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标识应用也在不断深耕落地,但最终要实现规模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多场景应用,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还任重道远。
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成果显著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增强行动中,提出的到2023年,国家顶级节点具备标识、域名、区块链等综合服务能力,引导企业建设二级节点不少于120个、递归节点不少于20个、标识解析量日均达千万次量级等目标。
2023年就是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根据官方消息,截至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已突破千亿大关,日解析量超过9000万次,二级节点数已达180个,辐射范围覆盖27个省(区、市),34个行业,接入企业节点超过9万家等,通过该组数据可以看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大部分都已超额超量完成。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北京、广州、上海、武汉、重庆五大国家顶级节点持续稳定运行,南京灾备节点加速建设,初步形成分层授权、“东西南北中”的一体化格局。
《三年行动计划》中要求,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量质并进。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正是按照这一目标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工信部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发放首张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许可证,这是自《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发布以来发放的首张许可证。同年12月,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佛山)二级节点,颁发了全国首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许可。
而这也意味着,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正式进入牌照时代,进一步凸显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枢纽地位,再次强调了其作为国家工业互联网核心资源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定位,堪称国家支撑工业万物互联互通的神经中枢。
规模应用需突破现有阻力
自统一的标识体系上线运行后,技术架构从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等方面得到了验证,工业企业用户的痛点一一得到解决,企业应用标识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但很多企业对于采用公共标识还存在不少的顾虑。
中天互联总经理时宗胜在接受“工业互联网世界”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全问题和投入成本问题是当下企业应用标识的两大阻力。对此,忽米网副副总裁杨帆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数据安全和标识解析体系部署的成本问题是当下突破阻力的关键。
很多企业都会对标识解析系统本身的安全保障能力,以及标识解析在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上的保障有所顾虑。时宗胜表示,其实可以从政策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评估三方面打消疑虑。一是在政策管理上,政府可以围绕各级解析节点接入规划、节点授权与运营、各方安全责任明晰、标识数据规范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安全管理体系。二是在安全技术上,从架构安全、协议安全、标识数据治理等方面,加强标识解析安全检测与防护能力和标识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提高标识解析基础服务质量。三是在安全评估上,从完整性、健壮性、服务质量等角度开展标识解析评估,提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安全评估能力,确保标识与解析数据在通信过程中的真实与安全。
企业进行决策时,资金投入往往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很多企业觉得要实现标识解析的应用,需要对相关环节企业信息系统进行一定升级改造,认为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支出。”时宗胜告诉记者,对于这个顾虑,企业需要明白的是,标识解析基于融合型体系架构是企业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标识是消降企业“隐形成本”的利器,要用长远发展的目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杨帆表示,虽说国内的标识解析体系构建已取得不小的进展,但当前标识解析相关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工业企业对于标识解析认知匮乏,标识解析研发创新和市场培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解析价值远大于标识应用价值
当前,国内标识注册量已超千亿,但日解析量仅为9000万次,标识解析价值远大于标识分配价值。从五大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的数据来看,各个顶级节点的解析量远远小于注册量。
时宗胜告诉记者,尽管当前国内标识注册量增长速度远大于标识解析增长速度,但这并不代表我国整个解析体系生态还未形成。综合总体数据来看,在我国不断努力探索下,不论是标识注册量,还是标识日均解析量,都已经超额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杨帆则表示,日均解析量代表了标识解析系统的活跃性,解析量小于注册量,说明企业端应用标识解析系统的活跃度还有待提升,我国的标识解析体系生态还有待发展。
在行业应用实践上,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已涵盖航天装备、船舶制造、建筑材料、电线电缆、装备制造等30个行业,标识应用发展实现向规模化推进。同时,在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标识解析服务机构和企业正在形成,可以说,以标识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越来越丰富,国内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生态已初步构建完成。
但标识解析量远小于注册量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因为对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来说,只有解析过程的发生,才能真正发挥标识解析体系的核心价值。
针对这个问题,时宗胜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降低使用门槛,采取“由己及人、从简到繁、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推动标识应用。建议二级节点建设企业主动应用标识,通过其头部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和号召力,将自己的成熟应用经验对外推广,让其他企业参与到标识应用中来;在企业中推进标识试点应用,可以先在某一个环节应用,然后再逐步延伸到企业各个环节,全面打通数据流,推动企业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形态的整体变革;在行业中打造一批可复制、可快速实施的应用场景,带动行业中的其他企业应用,推动标识解析在整个行业的应用。二是拓展标识应用场景,开发更多的基于标识解析的实际落地应用,让标识应用成为企业刚需,进而提高标识使用频次。三是积极响应标识解析增强行动,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完善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加速标识规模应用推广;推动标识解析核心软硬件产业化,强化标识生态支撑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