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等原因,大肠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步升高。2023年最新发布的上海癌症监测数据显示,大肠癌位列第二,仅次于肺癌。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多数是由腺瘤癌变而来的恶性肿瘤,此前流行病学统计显示,他汀类药物与大肠癌风险降低有关,但对于为何他汀类药物能预防大肠癌的具体机制,国内外都还没有研究。”4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房静远教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房静远表示,尽管当前可以通过筛查的方式早日发现大肠癌,一些患者可以通过肠镜下切除腺瘤的方式来遏制大肠癌的发展,但目前临床上,即使切除腺瘤,也非常容易复发甚至发生癌变,因此如何预防腺瘤复发或癌变,一直是其研究团队思考的重点。
房静远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自然·微生物学》上在线发表这一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指出,他汀类药物塑造的肠道微环境是该药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潜在机制。受访者 供图
房静远进一步表示,他汀类药物是一种降脂药,包含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不少高脂血症患者会服用这一药物,“此前,我们研究团队以仁济医院30多万肠镜患者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腺瘤复发或癌变的可能性相对小,这一结果也提示我们,服用他汀类药物且服用时间长,确实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基于上述研究,房静远带领研究团队开始进一步的研究,利用动物模型,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小鼠肠道肿瘤形成。为了探究该预防作用背后的机制,研究人员综合运用临床试验、临床标本、体内外实验、细菌突变体、代谢质谱、转录调控等资源及技术,最终发现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小鼠肠道微生物群,改变宿主色氨酸代谢水平,从而导致罗伊氏乳杆菌的生长。此外,一项志愿者临床试验发现,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受试者粪便中的罗伊氏乳杆菌丰度上调。
房静远指出,罗伊氏乳杆菌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由该菌产生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引起,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结论,作者构建了罗伊氏乳杆菌突变株,该突变株抑制小鼠肠道肿瘤形成的能力大为减弱,通过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结合并拮抗其转录活性,从而抑制大肠癌的发生。目前,房静远研究团队已在著名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影响因子30.96)上在线发表这一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指出,他汀类药物塑造的肠道微环境是该药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潜在机制。
房静远解释称,罗伊氏乳杆菌是一种新型益生菌,与传统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等不一样,罗伊氏乳杆菌是通过基因工程合成,目前在市场上售卖的价格还相对较高。
“我们的这项研究是从理论上去解释他汀类降脂药物可能预防大肠癌的机制,并不是要求大家去购买这类益生菌来吃;同样对于无高脂血症者,暂时还没有临床指南或共识提倡大家服用他汀来预防大肠癌。但将来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干预研究或许可提供直接证据。” 房静远进一步表示,如果有高脂血症的患者,需要服用降血脂的药物,可考虑优先选择他汀类药物,这样可能降血脂同时,又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