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团队成员现场检修 “长弓1号” 哈工程提供
中新网哈尔滨11月5日电 (朱虹 记者 史轶夫)哈尔滨工程大学5日发布消息,由该校水下机器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历时一年多打造的“长弓1号”和“长弓2号”潜空跨介质航行器试飞成功。两款航行器分别采用了固定翼和折叠翼结构,均能够迅速跨越水空介质,在空中稳定飞行,在水下隐蔽航行,全过程全自主,无需人工控制。
既能上天也能入海的航行器并不常见,这种航行器也被业内专家认为用途广泛,在海洋探索和开发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浮码头调试 哈工程提供
“空气和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介质,潜空跨介质航行器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介质中运行时,所受的环境外力情况和相应的动力学响应都有显著差异。”硕士生王宝旭说。
综合水中和空中各项性能参数要求,团队进行了无数次仿真实验,完成了“长弓1号”“长弓2号”样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并基于CFD技术评估了航行器空中飞行、水下航行、水-空介质跨越等过程的运动性能,验证了两型样机方案的可行性。
两款航行器机翼展开后,尺寸分别为长2.3m×翼展2m和长1.9m×翼展2.5m,不仅能在空中、水面、水下切换自如,还可负重1千克,潜深100米,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机与数传电台,完成大气边界层与海洋边界层的界面观测。
“长弓2号”在浮码头入水 哈工程提供
技术负责人、博士生孙祥仁介绍,通常航行器为了抗压,下潜越深,材料越重,但机身过重航行器就无法轻盈起飞,因此,团队通过一系列手段为航行器减重。“我们不仅采用了新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去替代普通金属,力求将航行器总质量控制到最低。”
固定翼与折叠翼样机双双成功实现跨域航行,这意味着,融合空中飞行、水面游弋、水下巡航能力于一体的跨介质航行器技术有了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