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举行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2020年度、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和首届省科技创新发展奖获奖单位(集体)、企业和个人。江苏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站上全省科技领域的最高领奖台,彰显江苏科技创新的雄厚实力和澎湃力量。两届获奖项目同台授奖,今年奖励大会相较往年更加星光熠熠。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科研尖兵涌现
围绕国家军民融合、网络通信、“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部署,我省涌现出一批优秀科研尖兵和科研团队,形成一批原创科研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教授贲德
“这次获奖是团队长期奋斗拼搏的结果,不是我的个人荣誉,而是集体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教授贲德接过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时感慨道。贲德院士是我国大型相控阵雷达的开拓者和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奠基人,从1963年至今,他一直在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从事国家预警探测领域雷达装备技术与系统研究工作,为突破相控阵体制的尖端技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简称紫金山实验室)牵头承担国家6G总体技术研究任务,创造了太赫兹无线通信世界最高实时传输记录等一批重大成果。大会上,紫金山实验室荣获首届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单位(集体)。
“这是对我们近几年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极大激励。”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激动地说。在6G国际赛道上,尤肖虎团队率先取得了突破。今年年初,尤肖虎团队在全世界率先发布100Gb/s(比特每秒)到200Gb/s的太赫兹无线传输系统,创造了世界上最高的无线通信传输纪录。“它实际上为我们今后6G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肖虎说。下一阶段,将努力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00Gb/s,以满足6G发展的需求。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郑玉平
“作为最早的科研改制企业之一,南瑞一直坚持以创新驱动赢得企业发展。此次荣获首届省科技创新发展奖优秀企业称号,对我们既是肯定,也是鼓励。”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郑玉平说,南瑞在我国电力自动化装备从无到有、从跟随到引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在大电网安全稳定、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特高压输电、柔性输电等领域实现国际领先作出重要贡献。
郑玉平表示,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南瑞作为电力领域的科技企业,责无旁贷地要走在创新的前列。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开辟前沿领域
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我省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郑有炓
对于此次获奖,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郑有炓表示“深感荣幸、备受鼓舞”。作为我国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他积极倡导并推动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的研究和产业发展。
“我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郑有炓说,我国第三代半导体在固态照明、紫外探测等主要科技领域,有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江苏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耄耋之年的郑有炓和团队正聚焦Micro LED显示技术。他告诉记者,AR/VR是人们进入“元宇宙”的硬件门槛,AR/VR头盔的近眼微显示器是微显示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Micro LED微显示”以其独特的高显示性能成为进一步发展AR/VR的近眼微显示器的优选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荣获首届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个人。他多年投身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超高性能化”两大核心领域,围绕国家工程建设的重大需求组织科技攻关,攻克了现代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国际难题,成果应用于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太湖隧道等110余项重大工程,为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刘加平看来,江苏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发展,不只涉及一项技术本身,而是包含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正是因为在创新链的不同阶段,从理论研究、到产业化、再到重大工程应用,江苏都有不同的支持政策,所以才我们才可以进行全产业链的创新。”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揭建胜团队的研究成果“大面积有机微纳单晶结构及其高性能光电器件”荣获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揭建胜告诉记者,他带领多学科背景的交叉团队,围绕这个关键科学问题已探索了10多年,率先发展了利用表面微结构限域单晶外延生长的新策略,使得单晶可以有序外延生长。之后,团队又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表界面调控来提高所制备有机单晶器件的性能。“通过对表界面缺陷的钝化,我们成功发展了电极转移印刷等高效单晶器件集成技术。”揭建胜说,基础研究外,团队一直瞄准有机半导体单晶材料的最终应用在逐步发力,并拓展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在柔性电子和可穿戴电子等诸多重要领域的应用,“比如说我们手机的折叠屏弯折角度受限,未来如果用上有机微纳单晶的背板,完全可以将手机屏幕卷起来。”
引领民生科技创新,护佑百姓健康
助力“美丽江苏”“健康江苏”建设,我省产出一批科技创新促进民生改善的代表性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大附一院阮长耿教授
2021年度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大附一院阮长耿教授是中国血栓与止血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在他的主导和推动下,江苏省在血液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血液疾病的诊疗走在全国前列。
多年来,阮长耿院士围绕出凝血异常疾病的精准诊疗、恶性血液肿瘤的免疫靶向治疗、血液肿瘤的致病机制和诊疗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他看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为自己的祖国、为人民多做一点事,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南京大学教授蒋锡群
肿瘤早发现早治疗一直是科学家们攻关的难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大学蒋锡群教授此次获奖项目成果“高分子纳米诊疗材料的功能调控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围绕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关键问题,创制了多种新型高分子诊断试剂和药物传输系统。“立项之初我们就在考虑如何尽早发现肿瘤信号来及早提醒病人。”蒋锡群说,团队在研究中发现,高分子光学探针可以对肿瘤微环境产生多重响应,并发现了能使纳米药物更好地精准“打击”肿瘤的方法。“目前获奖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正在推进临床转化,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牵头的“稻麦周年丰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和应用”项目斩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全球气候变暖正导致稻麦的生长周期发生变化。“我们首先合理安排稻麦周年的生育阶段,重构了江淮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丰产接茬模式。”丁艳锋介绍,团队在种植体系上集成了稻-麦两熟丰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体系5套,帮助农民通过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效益,让农民愿意种粮。此外,还减少了秸秆还田对于稻麦苗期的影响,创新了高效接茬的立苗障碍消减技术和周年氮素高效绿色管理技术,将生态技术转化为了丰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