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被印度当局冻结其在当地的555亿卢比,约合48亿人民币账户资产的消息冲上热搜;5月12日,小米科技印度有限公司诉讼印度当局案件迎来开庭审理,根据庭审结果,小米此前获签的印度高院“暂停指令”将延长至5月23日的下一次听证会,即在此期间小米印度可以继续通过银行授信额度,使用公司账户向离岸实体付款,但仅限用于支付其制造和销售智能手机所需的进出口物品费用,不包括特许权使用费。而早在今年年初,小米印度公司刚被印度政府以逃税为由追缴了65.3亿卢比,约合5.6亿元人民币的罚款。
有行业人士指出,小米在印度的遭遇并非个案,包括英特尔、福特等在内的跨国公司,均在印度遭遇过类似“陷阱”,企业看重当地人口红利进入该市场,却遭遇到较为糟糕的营商环境。他指出,出于对本土企业的扶植,印度地方保护主义氛围浓厚,尤其随着新冠疫情造成的印度政府财政状况恶化,小米等“外来的和尚”难免被要求“印度赚钱印度花”。该人士推测,如果小米此次案件审理失利,VO等其他在印中国手机厂商未来也可能面临类似遭遇。
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提出“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口号,鼓励外商新投资的同时,也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是在走出去过程中,如何避免小米印度的类似遭遇,实现“高水平”出海,则是对中国企业经验与智慧的考较。
全球化经营为纲 “有为”本土化为助
从本世纪初,TCL家电便开始了全球化出海的探索,2004年TCL曾展开一系列跨国并购,但中间经历了非常多的磨难。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TCL并未放弃出海的“野心”,而是能够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执行这一战略。TCL家电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家电网表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是一个确定性事件,全球品牌的打造和突破能够放大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优势,“走出去”不仅是国家战略口号,更是企业重塑自身商业运行系统的好机会。以家电行业为例,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技术红利、产品模式、销售模式、服务模式还有用户运营模式等都是可以与世界共享的。目前国内家电市场整体进入存量阶段,增长面临一定的天花板,但如果能够将产业放大至全球,则家电市场增长空间广阔。他指出,内外双循环是国家大战略,也应该是企业的大战略,把产品提供到全球,把供应链嵌入到全球,把服务交付到全球,把生态建设到全球,是中国家电企业做大做强的出路。
不过,他也提到,现在中国家电在全球市场的体量规模虽然远超欧美日韩等,但在全球品牌的打造升级方面还有很多待提升空间。此外,全球化也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多挑战,诸如合规管制、有形或无形的各种壁垒,还有对产品的限制以及技术风波,都是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譬如,他提到,现在TCL方面将进出口的合规工作提升到了战略位置来对待,“全球化供应链布局是一个必选项,原来我们的产品在中国生产,然后出口世界,我们具有效率高的成本优势,具有产业链配套完整优势,但现在看来这些已经不够了。疫情期间,很多地区上游供应链的不稳定促使我们去反思,我们现在正帮助生产基地所在国家发展他们的配套供应链,以完善TCL的全球交付能力、全球售后服务能力等。”
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殷储提到,“本土化”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本土化可以避免经济风险,譬如现在中国生效了RCEP,同东南亚和日韩的不少国家免除了关税,那我们到东南亚国家做生意是不是更容易了?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国家除了关税外,还有很多‘弯弯绕’,市场是由人组成的,里面有风俗、习惯、伦理标准,还有很多非关税壁垒,如果企业在当地没有充分地本土化,即使一切照章办事,也可能吃大亏。”
而在此次小米印度事件中,小米印度官方便曾发声明表示,“作为一个致力于印度的品牌,我们确保所有的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仔细研究了当局的明令,我们相信我们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都是核发且真实的。”而有了解印度政府行事风格的人士表示,“这对于印度当局而言,简直是常规操作,2008年印度税务部门要求微软缴纳70亿卢比税款,2013年诺基亚在印度涉税务纠纷,判罚3.83亿美元,同年IBM被要求缴纳2009年未缴税款8.66亿美元……印度法律很健全,但财务管理不是那么规范,操作空间很大,企业一般会打打擦边球,没查出来没事,一旦用心查,很多外企可能要认栽!”
殷储还提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政治风险,比如某些国家的国内冲突、政党运动都会造成局势不稳,形成企业投资风险,譬如以前便有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被当地国有化的先例。此外,中国企业“出海”经常面临的还有一种社会风险,如以怎样的方式与当地人,当地的雇佣工人交流,采取怎样的管理模式等,避免出现“水土不服”,“总得来讲,中国企业要想实现全球化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经营者如何努力,还取决于它跟当地社会、民情、国情是不是匹配,只有相互匹配才能走得长远。”
TCL家电方面也提到,“如何在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前提下,将中国的一些打法和资源能力优势复制过去,是我们正在探索地。”
继往开来 新时代的新打法
目前,中国家电行业“走出去”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规如国内制造,成品出口;一些大型集团如海尔、美的、海信等均在海外设立有生产基地,甚至有“搭船出海”的配套产业链,如冰箱密封条企业万朗磁塑便搭着海尔等的“顺风车”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设厂;还有企业通过收购国外品牌,借鸡生蛋,海尔的GE、斐雪派克,美的的东芝白电都是此类;此外,家电出海还有诸如“租借”其他品牌使用权,寻求产品海外代理,以及海外上市筹集资本等多种方式。现在,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通过亚马逊等渠道推自主品牌在近年成为中国家电出海的又一新路径。当然,这些出海方式各有优劣,如海外建厂的好处是可以方便推广自主品牌,树立企业在当地的形象,避免关税,但劣势是投入很高;再如租借品牌,虽然容易获得国际消费者的信任,但也容易为他人做嫁衣;而选择海外代理,则有货款无法收回的风险,疫情期间便有一些国内家电企业因此计提过大量坏账。不过整体而言,中国家电企业的“出海”正在踏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格兰仕方面向中国家电网反馈说,自上世纪90年代,格兰仕就启动了全球经营战略,通过“1+5”模式走出去。其中,“1”是自主品牌,“5”包括品牌租赁,品牌合作、ODM等模式。如今,格兰仕在美国、加拿大、智利、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并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自主品牌,格兰仕产品和服务能够从中国广东供应到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结合全球消费需求和市场环境变化,格兰仕不断拓展新营销方式和渠道,如2020年以来,格兰仕在广东总部设立了10多个直播间,用十多种主流语言,分品类、分时区、分场景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进行“全球直播”。2022年广交会期间,格兰仕还将线下展区打造成了大型品牌秀场和创新体验中心,通过直播形式为全球客商打造身临其境的逛展体验。另外,格兰仕还利用ins、推特等国外社交平台进行自主品牌的内容营销,推动包括空气炸锅、微蒸烤一体机、套系复古家电等产品的销售转化;公司还同亚马逊合作,推进北美地区销售,在越南、俄罗斯等地均同当地电商平台建立了合作,“以越南为例,我们入驻了当地前三大电商平台,将包括冰箱、微波炉、烤箱、洗碗机、电磁炉等在内的产品推给当地消费者”。据悉,目前格兰仕外贸比例约占营收的6成左右,“由于格兰仕目前采取的是‘全球研发,中国制造’模式,如果说最近海外经营有什么困难,我们感觉主要还是受疫情反复影响,家电出口挑战加大,另外近年来国外设置的贸易壁垒也在增加。”
美的方面则表示,2021年虽然有原材料高位运行,海运费飙升以及汇率波动等不利因素,但美的海外营收仍实现了13.69%的同比增长,实现收入1376.54亿元,占到公司总营收的4成左右。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美的在海外经营方面的经验更加健全,譬如为了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采购成本风险,美的方面展开了部分铜期货的套期保值业务,同时利用银行金融工具,开展部分外汇资金业务,减少成本不确定风险;为了应对海外运力紧张等问题,美的与中远海运建立了战略合作,同时与多家国际物流企业合作,打造从生产线到目标国家仓库的端到端物流解决方案,并依托中欧班列等其他运输方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国际物流体系。另外,从2021年起,美的加速了海外基地本土制造的布局,从过去的“中国供全球”模式变成了“中国供全球+区域供区域”双保险模式。目前美的全球建设有35个生产基地,其中18个在国外。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国际贸易的规则正在被改写,尽管中间有波折,但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在全球贸易中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也从原来的“被动挨打”,变得更加成熟,比如三一重工、Tiktok依靠法律武器,告赢了美国政府,此次小米对印度当局也选择“硬刚”。
殷储则提到,中美贸易战和疫情给予中国企业出海一个重要提醒,要将我们深刻嵌入到世界供应链环节中,“我们应该将本地竞争对手转化为本地合作伙伴,要保证中国企业能在这些地方长久经营下去,必须扶植当地的利益合作者,比如中国制造的很多加工、组装、包装环节正在涌向东南亚,这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中国制造被取代了,而是中国产业链的外溢。”他认为,未来东亚地区会形成一个很大的产业链集群,通过分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让该区域内的人民能够均沾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以实现同欧盟、北美等地的竞争。(刘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