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良好三人组”即将返程!如果一切顺利,4月16日上午,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我们将时隔半年再次在地球上见到“太空出差”长达半年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关心航天的读者不难发现,从神舟十二号的返回开始,航天员们的返回地点从过去常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改为了东风着陆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记者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专家进行了科普。

图源中国载人航天

优势明显,备份着陆场从去年开始“转正”啦

东风着陆场得到读者们的重点关注,始于去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返回时。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在过去,东风着陆场一直是四子王旗着陆场的备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闻新告诉记者,这一次的启用,目的在于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救援能力。能够成功从备份“转正”,东风着陆场有着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它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中南部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冬季干冷,夏季炎热,少雨多风。沙漠、戈壁、山地,基本涵盖了需要进行试验的各种着陆地形。

其实,神十二返回时东风着陆场的“曝光”,并不是它的“首秀“。2016年6月26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返回,这是东风着陆场首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启用。此后,东风着陆场“露脸”的次数就变多了。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始,着陆场则由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着陆场的搜救团队也不负众望,迅速锁定了神十二返回舱的位置,并成功搜救。

“转场”后,科研工作者的搜救效率更高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即将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样,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据悉,返回舱在返航地球的过程中,会打开降落伞,降落伞的颜色使用了红白相间的颜色,十分瞩目,这也是国际约定的规则。该颜色能够很明显地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区分开,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返回地点之所以“转场”,科研人员还有另一个目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曾经介绍说,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东风着陆场,部署一支搜救力量,就可在发射、运行、返回各个任务段执行多样化搜救任务,不仅可以搜救飞船回收舱,还可以搜索火箭残骸和完成航天员应急搜救任务常态化值守。

科研工作者可以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人力资源和测控、通信、气象、医疗、运输与后勤保障等设施设备,以规模有限的专业搜救力量为主,随时可组成功能体系完备、专业门类齐全的搜救队伍,更好地统筹利用资源。既可降低着陆场建设和维持费用,又可保持强大搜救能力。

抬出航天员,可不是因为他们“架子大”……

对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开舱画面印象深刻的读者,也许还能记得这样一个镜头:三名航天员出舱时,是被搜救队员从返回舱里抬出来的。闻新教授解释,这个举动可不是因为航天员“架子大”,“太空人”在失重环境里生活长达半年,较长时间在无重力的太空中生活,航天员渐渐适应了失重环境。失重会让航天员产生一些生理上的变化。以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为例,当联盟号飞船像流星一样从太空返回地球时,航天员们觉得身体特别沉重,很难自行移动他们的胳膊和腿,严重时还会因为血液的重新分配而导致头晕眼花,甚至导致他们无法自己从舱里走出来。

此外,长时间的太空生活会造成骨质流失,即常说的骨质疏松。因此,回到地球后,航天员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适应和恢复,通俗的说,可以理解为五脏六腑的“归位”。神十三乘组在太空的时间要长于神十二乘组,因此回来后的适应过程相应也会更长一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李海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