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 联合国妇女署合作伙伴关系专员杨睿侃8日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作《全球女性参与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报告称,全球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为教育上选择意愿较低、科研上学术资源较少、行业上从业者占比较低等三方面困境。
当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在北京共同举办“女科技工作者发展与创新·长缨论坛”,杨睿侃应邀参加论坛并代表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作主题报告。
她介绍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数据,全球仅有29.3%的科研工作者为女性。全球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现状,教育上,科技相关专业女学生比例较低,选择意愿较低。据经合组织(OECD)调查,在15岁时,平均只有0.5%的女孩希望成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专业人员,而男孩比例则为5%;只有约30%的女学生选择科学技术相关专业,其中信息通信技术(3%)、自然科学、数学和统计(5%)以及工程、制造和建筑(8%)领域的女学生比例尤其低。
科研上,女性科研工作者需承担更多家庭责任,学术资源较少,发文数量不及男性。过去60年时间里,各领域女性科研工作者发表文章数量仅占27%,研究表明女性拥有的学术支持资源较少;在全球范围内,女性花在无偿护理和家务劳动上的时间平均是男性的3.2倍,疫情更加剧家务分担的不平等。
行业上,科技女性从业者占比较低、薪酬较低,女企业家较少。全球行业数据表明,在云计算领域,女性只占劳动力的14%;在工程领域,占20%;在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占32%。在拉丁美洲,只有14%的科技创业者为女性。财富500强的CEO中只有6%是女性。
杨睿侃指出,全球女性科技人才发展还面临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缺乏支持性社会环境、缺少女性引领榜样等瓶颈,科技发展背后更广泛的性别不平等,则包括不发达地区难以弥合的数字性别鸿沟、与智能科技伴生的性别歧视和暴力、被数字化就业市场抛弃的女性基础劳动力、科学研究中隐藏的性别偏见等方面。
她还透露,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青年女大学生支持计划将通过两条路径实施,一是赋能科技领域女大学生,培养和支持科技相关领域的年轻女性,赋能她们成为科学研究和科技行业的未来领导者,并建立女性科技社群,发挥优秀榜样力量。二是构建支持性社会环境,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为年轻女性在科技相关领域的职业发展建立支持性机制,并合力营造支持环境,深度发掘科技女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