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人们以天象导航:夜观星象,以北斗星定方位、识季节。如今,天上多了一个新“北斗”,这是由中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
经历两次推迟发射后,最后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已于6月23日上午9点43分成功发射,这代表着北斗全球系统已全面完成星座部署。
从2000年,北斗一号正式投入使用,到现在北斗三号的全球组网,北斗已经走过了20年的时间。
1995年大学毕业之后,21岁的田震华就来到了海格通信的前身——国营第七五〇厂,这是建国后最早从事通信导航领域研制的厂家之一。从1960年起,国营第七五〇厂就参加了“长河三号”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建设。
田震华刚进入工作时,中国的卫星导航事业尚未起飞。“当时国内没有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尚处于方案论证阶段,我国的卫星导航在世界上尚无一席之地。”田震华说。
海格通信主任专家田震华,受访者供图
这反而使中国更加坚定了建设属于自己的导航系统的决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就提出了按照“三步走”的战略建设北斗系统。从只有三颗卫星的北斗一号,到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二号,再到现在能够提供全球服务的北斗三号。田震华也经历了北斗建设的20年。
“这过程中,肯定是会将北斗跟其他的导航系统做比较。”不过,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之后,田震华认为,北斗系统将有底气跟其他的导航系统竞争。
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完成,我国全面完成北斗全球系统建设,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这意味着,中国彻底摆脱了对国外定位服务的依赖,同时也能够向全世界提供北斗定位服务和相关产品,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区。
在导航科研中扎根了二十五年,如今的田震华已是海格通信的主任专家。回顾过去近二十年参与卫星导航建设的时光,田震华觉得这是一步一步走来的过程。“如果实在要说有什么难忘的事情,那就是知道北斗二号的发射之后,一打开手机发现接收到了北斗二号信号的时候。”
田震华对未来北斗的应用有着信心。他说:“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加速推进,北斗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助力数字‘新基建’,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需求与新业态。未来,基于北斗系统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应用场景也将更加丰富。”
据了解,北斗系统有两个其他系统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一是北斗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二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发展迅速,将能提供比GPS更好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短报文功能曾经在汶川特大地震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斗系统不仅能知悉使用者的态势信息,还能进行双向短消息通信,尤其适用在网络无法覆盖的极端环境。而超过2500个地基增强站组成的地基增强系统则使得北斗定位能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如今,从最关键的芯片到集成应用,北斗系统都实现了独立自主,接下来则是“如何用好北斗”。这也是整个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发射前夕,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专家、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面向复杂电磁环境的北斗导航创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田震华接受了时代财经的专访,在专访中谈及了未来北斗产业的发展。
他认为,未来三五年时间,北斗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将从主管部门逐步转为消费端和行业用户,特别是对定位精度、定位可靠性有着更高要求的重点行业用户。
以下为时代财经对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专家田震华的采访实录:
时代财经:过去有报道,北斗导航应用在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新冠疫情期间,海格通信有没有将北斗系统应用在疫情的防控工作中?
田震华:海格通信是广州市首批复工复产的企业。作为北斗领域应用的先行者,海格通信一直致力于实现北斗应用规模化发展,以求更好地服务大众。
为保障企业安全有序复工,海格通信积极利用自主研发的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技术,研制出北斗智慧防疫定位服务系统,以国产化自主可控的科技手段助力防疫技术迎来新突破。系统能根据公布的确诊患者行踪轨迹,自动呈现比对员工与确诊患者的活动轨迹,给员工提出防范建议。
此外,系统还可以提供车辆、人员的精准定位、位置查询、轨迹跟踪、轨迹查询等功能,掌握监控车辆、人员活动的实时情况。
目前,海格通信北斗智慧防疫定位服务系统已在黄埔区萝岗街道落地应用,也正在全国各级应急部门、机场、车站、港口码头等重要场所铺开应用。
时代财经:在去年中国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海格通信发布了“海豚一号”基带芯片和北斗三号RX37系列射频芯片。这两款芯片将会有何用途?
田震华: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是人工智能时代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这两款芯片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将为北斗三号的广泛应用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为测量测绘、无人平台、应急救援和高精度授时等应用提供自主可控的核心产品。
2019年5月,海格通信发布“海豚一号”基带芯片与北斗三号RX37系列射频芯片组合应用,也是全国首个面向北斗三号应用的“基带+射频”全芯片解决方案。
海格通信自主研发的北斗系列芯片组合应用可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自动驾驶无人机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设备提供精准位置服务解决方案。
同时,海格自主研发的系列芯片也为北斗三号产业应用提供支撑,为实现自主国产化应用提供基础,描绘出应用蓝图,将助力国家北斗产业园专项、广州南沙自贸区北斗示范项目等重量级国家项目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技术支撑,为全国乃至全球智慧城市群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时代财经:目前北斗产业最大的推动力来自哪里?在消费市场方面,目前海格通信的计划和进展有什么?
田震华:北斗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未来三五年时间,北斗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将从主管部门逐步转为消费端和行业用户,特别是对定位精度、定位可靠性有着更高要求的重点行业用户。
北斗三号系统在中国境内的定位服务水平将超越GPS,其特有的全球短报文功能也是GPS所不具备的。因此行业用户的本源需求,将成为北斗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未来消费市场也是需要不断深挖的领域,北斗的应用也将在消费市场不断被拓展。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届时,汽车智联、精准农业、智慧城市、测绘等行业将有大量应用北斗相关产品。
同时,在消费者端口,包括手机在内的大量日常应用也将全面展开。手机上不会写着使用的是北斗导航芯片,消费者虽然直观感受不到,但北斗的应用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时代财经:你认为北斗产业产生利润的关键在什么?怎么看北斗与5G、大数据这些新技术的结合?
田震华:北斗产业产生利润的关键是要为客户解决问题,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比GPS更优的服务,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北斗产业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利润。
北斗产业生态正逐步走向成熟,产业链分工更趋合理,资源正逐步向头部企业聚集。需要突破的地方还有很多,首先是核心技术、核心芯片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产品的成熟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此外在应用推广上还需创新和培育商业模式、运营模式。
此外,北斗和5G都属于国家“新基建”政策的一部分,两者相互促进、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北斗的精密授时能力,可为5G系统提供更为准确的基准时间系统。5G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与高稳定性,也能为北斗提供更为稳定可靠的地基增强数据服务。
未来,北斗与新技术的结合是海格通信重点关注的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北斗”,另一个是“北斗+”。我们将一些新兴技术与北斗结合,为行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甚至创造出新的业态。
时代财经: 北斗三号组网完成之后,下一步的工作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上基于北斗三号的产品。
田震华:组网完成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北斗终端产品、服务系统的应用推广工作。基于在北斗二号建设期间积累的成功经验,我们已全面开展了北斗三号的产品研制,用以支撑未来多种多样的用户需求。如何与5G、智能网联汽车等新的业态结合,是我们要重点去解决的问题。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完成,我国将全面完成北斗全球系统建设,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这意味着我国可以彻底摆脱对于国外定位服务的依赖,同时也能够向全世界提供北斗定位服务和相关产品,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接收到北斗三号的信号,也在全力开发、测试新一代北斗三号卫星导航各类产品。在北斗三号组网完成之后,北斗系统将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调试,就会正式宣布初始运行,届时将有各类基于北斗三号的导航产品推出。
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期在北斗三号正式运行后,为各类用户提供具有更高性价比的北斗三号导航产品。在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加速推进,北斗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助力数字“新基建”,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需求与新业态。未来,基于北斗系统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应用场景也将更加丰富。(记者 梁施婷 卢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