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进入酷暑季节,空调、电冰箱和热水器等家用电器高负荷运转,很多居民家中的电器出现需要维修的状况。随着维修需求的增多,“山寨维修”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山寨维修”服务既没有为消费解决问题,又使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有的甚至可能给家电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尽管随着家电产品质量提升,家电售后的维修业务减少,但消费者也有着家电维修的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家电维修遭遇“山寨维修”,不仅家电没修好,还可能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可能给家电使用埋下安全隐患。例如,“山寨维修”为了节约成本,常常使用来路不明的小作坊配件,可能还会引起电器更严重的问题,甚至威胁消费者人身安全。
针对消费者诟病的“山寨维修”乱象,相关部门亟待重视起来。各级商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相关市场的监管力度,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山寨维修”重拳整治。高价更换配件、耗材,是“山寨维修”宰客的常用手段。山寨维修“往往看人下菜碟,漫天要价,刻意夸大家电故障问题的严重性,过度维修,进而从中牟利。这些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亟待依法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不少地方、行业协会等都出台了新规,对家电维修提出新的要求。比如,有的地方规定,要求持有统一上门服务证的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门、亮证服务;所有服务企业都必须明示收费标准,不得随意增加收取费用等等。这些就值得借鉴。除去出台新规,也需要市场监管跟进,对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早介入、早治理。
正规维修待重振,亟待重视起来。毋庸置疑,家电维修“正规军”萎缩,且规模有限、质量参差不齐,直接会导致“山寨维修”攫取了大量市场份额。比如,据报道,一些正规的售后维修远不如“山寨维修”,家电品牌一个市辖区仅有1-2个正规的售后维修点。这样的境况,亟待企业重视起来,毕竟,售后维修也是提升自身品牌信誉的重要手段。
行业自身需强化自律。为了规范家电维修市场,2012年起施行的《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明示服务项目和家电配件的收费标准、质量规范、质保期限以及投诉电话。对于家电维修经营主体,应注意自身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性,这也有利于计划山寨维修的生存空间。
此外,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应该增强防范意识。一方面要警惕“山寨维修”,对于上门服务的维修人员需预先出示配件价目表,告知需要收费项目。如果维修人员没有预先告知,消费者应主动询问相关收费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勇于依法维权,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积极主动维权,这既有利于及时止损,也能对山寨维修给予有力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