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的某纺织印染企业,因排污管突然开裂致使污水向河道渗入,有向萧山、绍兴柯桥两地交接的白洋川一带蔓延的风险。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即刻告知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柯桥分局,确保柯桥分局能在第一时间关闭河道闸门,严防污水向柯桥乃至绍兴其他区、县(市)进一步扩散。
这是绍兴多年来坚持推进跨市区域生态环境协商治理的缩影。绍兴市柯桥区和杭州市萧山区的边界线漫长曲折、交叉现象多,这使得日常的行政管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特别是交界处的环境信访和污染事故的处理,曾让两地环保部门头痛不已。柯桥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有关负责人坦言,常常会碰到生产经营场所在柯桥,但领取的却是萧山区颁发的营业执照或环评审批主体与行政区域不同等问题。
由于两地分属不同地级市,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属地管辖壁垒,区域“交界处”一不小心就成为实际管理中的“真空地带”。“管理服务的滞后,不仅会影响区域整体环境形象,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该负责人说。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的长期摸索、探讨协商,如今,已逐步探索出交界处事项处理“三原则”机制,有力破解这一困扰两地已久的历史难题,真正做到“一衣带水”共商共治。
据介绍,所谓“三原则”,一是区域管理原则。根据上位法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所以在处理交界处的环境信访或污染时,遇到前述生产场所与营业执照颁发主体不同的情况,首要的任务就是对照行政区划精准定位,明确管辖权。如果不是本辖区的,在现场踏勘确认后及时通告对方。
其次是尊重环评原则。萧山与绍兴渊源深厚,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个别企业尽管生产经营场地在柯桥区域内,但出具的环评却是萧山依法审批通过的。“跟现在不同的是,早期的环评对企业实际所在区域、土地权属等内容不是十分关注,往往是先受理先审批。这个时候按照行政区域管理并不适当,所以采取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由环评审批主体履行对企业的监管责任。”该负责人解释道。
最后一项是联合处置原则。纺织印染是萧山、柯桥支柱型产业,企业生产经营中排放的污水、废气等污染物成分高度类似,且往往是企业之间隔墙相邻、河道左右相连,如涉及臭气异味、水体污染等环境信访投诉,很难精准确定来源,特别是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往往无法分清你我。对此,对交界处的环境信访和污染事故,无论由谁负责,两地均要在第一时间密切沟通,必要时实行同时出击、联合执法,共同排查原因、控制污染、及时处置。
“交界处”生态环境状况最能体现“一体化”发展的成色,抓紧抓实区域间协商共治更是当前护航亚运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绍兴将立足本地,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加强与相邻地市环保部门的合作共商,持续深化环保区域监管执法机制和联合执法长效机制等,努力形成环保监管执法合力,共同确保边界区域环境质量安全,为杭州亚运会圆满举行贡献稽山鉴水的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