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新浪微博给自己送上了最大的一条“热搜”,虽然并没有出现在热搜榜上,却迅速占据了众多媒体的头条“微博热搜被处罚暂停一周”。据了解,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谈新浪微博负责人,责令其立即整改,从6月10日下午开始暂停更新微博热搜榜和热门话题榜一周。

于是微博热搜就暂停在6月10日下午的页面,至今没有更新。见证了这一时刻的微博用户,大部分对此事表示“喜大普奔”“早该整治”了。

点开至今停留不动的微博热搜榜,前50位当中,涉及娱乐圈艺人、网红、影视作品等相关的热搜有17条,难怪被戏称为“娱乐圈热搜榜”。

这样的热搜榜单,并非偶然,根据某大数据网站生成的微博关键词,微博热搜确实常年被娱乐圈霸占。虽然娱乐新闻具有一定的国民度和话题度,肯定是热门新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个比重也未免过高了。

而且看看这些热搜关联词,哪怕是粉丝去搜索自己喜欢艺人或者影视作品的资讯,也只会输入艺人名字或者作品名字,这种一大串的搜索关联词,是正常人干得出的主动搜索,还是买来的热搜?一目了然。(备注,鉴于“买热搜”是娱乐圈普遍现象,本文的截图及例子只为说明情况,并不单独针对任何艺人及作品。)

“微博热搜被处罚暂停一周”的处罚出来之后,媒体聚焦分析了“买热搜”这一灰色产业链。被暂停的微博热搜背后,有卖家称2万能上热搜前十而我们今天来讨论的是“买热搜到底是不是有效的营销手段?”粉丝一直最看重、花钱花时间做的微博数据维护,包括热搜以及相关的榜单等等,到底对于传说中的“金主爸爸”,例如剧组、节目组和商家,有没有传说中的效力?

在热搜看完一部剧?不得不买的热搜营销

常年占据热搜榜的,除了艺人的家长里短,就是正在播出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以电视剧和综艺为主。和初代“简单粗暴”用作品名字作为关键词相比,现在的热搜榜单有了更强的隐蔽性。

以剧中角色名字+剧情形成的热搜,相当于在热搜榜上给大家提炼今日剧情亮点。例如,刚播完的《清平乐》,如果用宋仁宗、曹皇后、徽柔、怀吉四个字看热搜记录榜,基本能看完一部剧。

但凡是和感情相关的电视剧,总少不了“发糖”说。

有时候如果不熟悉作品的网友,还会以为是什么社会新闻,一时好奇点进去看了,说不定也能收获一名观众。

对于影视综艺热搜,小南采访了一位业界宣传人士KIKI,她坦言“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但不做更不行”。近年来观众的目的性都很强,“年轻人都到网站里直奔主题,如果一部剧他们没有听过名字,是不会点开的。在热搜也是买个吆喝,提炼有趣的点,希望能吸引人关注到作品。毕竟一部剧这么长,还是靠内容才能留住观众。”

虽然明知道一溜的热搜买下来,会引起网友的小反感,但微博热搜还是不得不买,“因为这里毕竟是最主要的露出平台了”。要想不断滚动更新内容吸引观众,微博热搜可能是目前最简单可行的方式。

至于纯粹靠观众口碑自行发酵的“自来水”安利,KIKI也坦言,“谁不想有自来水,但这么多年数下来,电视剧估计每年有一两部,可以达到营销级别效果的‘自来水’,这些固然是90分以上的好作品,但也有很多七八十分的作品,还是要给他们一个曝光的机会。”

微博数据等于商业机会?只占不到10%的比重

微博热搜被暂停一周,众多网友欢呼雀跃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饭圈文化皆源于微博数据”。之前无论是粉丝的打榜、控评等等,都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粉丝坚信微博是体现艺人形象、知名度等的重要场地,如果微博数据好看,就能为艺人争取到商业合作的机会。

真的是这样的吗?为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提供公关服务的罗德公关资深业内高层则向小南表示,“我们在选择艺人和向客户推荐艺人,包括客户综合考虑的时候,微博指数只占不到10%的比重”。

为了规避微博过度营销带来的虚假数据的风险,大部分大企业和大型公关公司,都会有自己另外的大数据合作方,例如罗德公关就有一个和大数据公司合作研发的产品RF InfluenPedia,增加了很多的测算取样维度,去检测相关数据。

当被问及如何考量微博热搜等数据时,她也表示,主要是看客户的诉求。“微博可能更多体现流量,但如果是高规格的客户,会更看艺人的格调,不是讨论度高就合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