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产内容技术(简称AIGC)浪潮引起广泛热议,人们在为新技术惊叹的同时,也不免担心其可能带来的现实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说,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ChatGPT可能的应用场景包括:帮助写作业、撰写论文、编写程序、创作诗歌等;帮助生成习题,并对作业给出个性化反馈,评估学习效果;帮助生成对特定学科领域常见问题的回答,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生成课程计划或教学材料,让教师备课更为高效;帮助生成摘要,让人们可以快速浏览大量文献,专注于最相关和最重要的信息;帮助生成数据报告或协助数据分析,快速识别数据中的趋势和模式,等等。

“与2016年AlphaGo击败人类顶尖围棋高手相类似,ChatGPT的表现也是超乎了人们的预料,而与AlphaGo只是用于下围棋不同的是,ChatGPT展现了更为广泛的用途,也引起了更大的担心。”汪小帆说,高等教育界的担心主要包括,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ChatGPT的话,它会否成为学生写作业、考试和撰写论文的作弊神器?是否会让学生不用学习甚至不用思考?教师是否也会变成多余的了?此外,师生在研究过程中使用ChatGPT是否会产生学术不端问题?ChatGPT的回答并非总是合理或正确的,产生伦理道德问题怎么办?

“包括香港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已宣布禁止在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除非事先获得许可。”汪小帆说,不少期刊也出台了在研究论文中限制使用ChatGPT的规定,如《自然》杂志就明确,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都不会被接受作为研究论文的署名作者,使用大型语言模型工具的研究人员应该在方法或致谢部分记录这种使用。

在汪小帆看来,人们对于AIGC技术的担心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当下出台一些谨慎限制的规定可以理解。对于ChatGPT这样的技术浪潮,既不能过于担心、一禁了之,也不能毫不担心、放之任之。他说,广大师生对于如何看待及合理使用这些技术缺乏统一认识,尽管不少高校都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但即使是在这些学院和专业,对于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也缺乏系统性考虑。

汪小帆建议,加强规范和引导,有关部门组织统一制定在教学和研究中使用AIGC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指导性意见,明确界定并采取有效举措禁止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此外,建议组织制定系统化培训方案,编写培训教材并根据技术发展及时更新,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我国高校领导和教师加深对于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的认识,并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通过AIGC等人工智能技术推动高等教育变革。 作者:顾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