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这也是我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第8次出舱,对于航天员和舱外航天服来说也是一次新的考验和挑战。为了保证此次出舱活动的顺利开展,中国航天员中心舱外服团队在任务前,同航天员一起对空间站内3套舱外航天服进行了细致的状态检查。

目前,在中国空间站里一共有3套舱外航天服,均为“飞天”第二代航天服,采用轮换使用的方式支持航天员开展出舱活动。通过调节可以适应不同身高和体重的人体参数。这次任务中,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分别穿着红色A和蓝色B舱外航天服。

中国航天员中心舱外服信息管理与电源分系统主管设计师 李鹏伟:航天员重点要调节舱外服的上下肢的尺寸,要根据他们个人的身高进行一个重点的调节,保证舱外服跟他们个人的一个很好的适配性。我们此次出舱活动选择了舱外服A和舱外服B,从前期使用情况来看,舱外服B的使用次数是最多的,我们就通过对舱外服B的一个多次的使用,最大利用它的寿命指标。


【资料图】

为保证航天员出舱安全,任务中,地面支持人员要对舱外航天服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中国航天员中心舱外服信息管理与电源分系统主管设计师 李鹏伟:我们所有舱外航天服工作状态都是良好的,按总体的策划来讲,是要把舱外服B先达到一个使用寿命,来累积它的一个使用次数以及使用寿命的这么一个情况,为后期我们产品的一个研制积累数据。因为前期航天员也在轨进行了多次的出舱活动,然后针对前期出舱活动中遇到的一些操作不方便不灵活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改进。前期遇到的一些问题应该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

大小机械臂:级联协同支持航天员舱外作业

在神十四乘组最后一次出舱任务时,我们看到大小机械臂级联来协助航天员完成出舱任务。

在这次出舱任务中,我们还将看到大小机械臂的级联。不过与上次有所不同,这一次机械臂移动距离将更长。

大机械臂是指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长度可达10.2米,小机械臂指的是问天实验舱机械臂,长度有5米。小机械臂位置精度高,大机械臂工作范围大,两者结合就可以让舱外航天员获得最佳工作状态。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主管设计师 于月平:在本次出舱任务中,大小臂级联协同以组合臂的形式支持航天员的舱外作业任务。其中大臂主要是负责将航天员在各个作业点间进行大范围转移,到达作业点之后小臂进行精细运动,运送航天员到达期望的位置和姿态。此外组合臂还具有应急返回功能,就是一旦危险出现的时候,可以快速将航天员送回。

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舱外机械臂移动空间变小,在移动过程中需要躲避太阳翼帆板、舱外载荷等精密仪器设备,一旦出现碰撞不仅会损坏空间站,也会危及机械臂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主管设计师 于月平:因为涉及舱一和舱二之间的一个大范围转移,过程当中可能接触的东西就会比较多,考虑避障的时候就比较复杂。整个运动过程和舱体以及太阳翼之间的安全距离问题,我们之前在地面上已经规划好了。在仿真软件中来看,为了航天员的安全,我们要做到的不仅是避障,是要尽可能离它远。其次就是需要优化路径,因为移动太长时间的话影响工作效率。

除了承载航天员出舱,大小机械臂还将在未来独自在舱外执行舱外状态检查、舱外货物转移及安装、舱外维护维修、载荷照料等任务,协助空间站稳定运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