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13日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中星1E”卫星发射升空。本次发射任务中,火箭院将测发周期由32天缩减到26天。未来,该型火箭还将研制5.2米整流罩的新构型。

据介绍,此次是长七A火箭第4次执行发射任务,火箭状态正在逐步固化,同时为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提前准备。测发周期从32天缩短至26天,6天时间的优化,听起来不长,但火箭发射测发周期每减少一天,发射效率就提升了一大步,为火箭应对高密度常态化发射奠定了基础。

作为全低温火箭,长七A火箭是目前我国模块数量最多的新一代火箭,由4个助推器、芯一级、芯二级和芯三级构成,部段较多且复杂。“曾经我们要等所有部段齐备,再一鼓作气完成垂直总装。”长七A火箭主任设计师魏远明介绍,在本次任务中,团队将总装模式由“一气呵成”改为“随到随吊”,优化总装时间。吊装芯一级、捆绑助推器、装上芯二级……在垂直总装及单元测试阶段,试验队通过改进总装模式,将总装时间缩短了3天。

总装及单元测试后,便是分系统匹配测试和总检查测试,验证火箭技术性能和可靠性,使其达到符合发射状态的要求。总检查测试和增补压测试都会运行模拟飞行程序,而将具备类似状态的测试合并“同类项”,又抢出2天测试时间。

转场当天,长七A火箭站在活动发射平台上,缓缓“走”向发射塔架。团队梳理流程,将测量系统的恢复和测试工作由串行改为并行,让该火箭成为目前在发射区占位时间最短的液体火箭。“串行变并行,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措施,但难点在于如何能确定这些流程可以实现并行,且在工作过程中不受干扰。”魏远明说,“这对我们的风险识别、计划调度和现场操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七A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主力构型,是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子级基础上、通过组合化设计形成的高轨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7吨,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5至7吨运载能力的空白,可适配直径4.2米和3.7米两种整流罩,具备一箭一星和一箭双主星发射能力。

本次执行任务的长七A遥五火箭,采用整流罩直径4.2米的构型,全箭高度60.1米。未来,根据高轨卫星整体发展态势,以及高轨卫星配置大尺寸天线的迫切需求,该型火箭还将研制5.2米整流罩的新构型,进一步提高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原标题:长七A火箭测发周期缩短6天,将研制大整流罩新构型)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通讯员 王冰 高诗淇 桑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