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董明珠在媒体上表示,自己把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格力,除了一日三餐,基本上都在工作,甚至32年都未曾休过假。这事引来网友热议,并将其推上热搜。

有人对董明珠的这番话不以为然,认为是在晒境界,而且这种行为也不值得鼓励,毕竟她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休息权还是值得拥有的。不过,我关注到的信息点是,虽然一方面董明珠反复向外界宣称自己多年无休,但另一方面,这家企业也在反复宣称自己不断落实员工休息权。比如,一年前,格力成立30周年之际,曾宣布全面落实双休制,甚至取消了所有加班。这在当时也颇为引人关注。

假如这两方面信息都是真实的话,我倒觉得这种局面也有其可取之处。也就是说,企业家或高管选择做“拼命三郎”,固然值得敬重,但是要小心避免个人选择影响到企业对劳动法的遵守。在当下的中国职场,很多人已建立起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的理念,这是一种非常正常、正当的认识,应该得到尊重。企业应该有这样的格局:不因老板“拼命”,就要求所有人一样“拼命”,而应着力改善内部管理,将企业工作生态引向规范化,不搞变相加班,切实落实员工休息权。

事实是,董明珠的“32年未曾休过假”,之所以引来那么多人的围观,恰恰是因为现实中一些企业负责人动辄以自己为标杆,宣称自己如何如何不休假,暗示甚至明着要求员工向其看齐。很多网友根据自己的职场经验,对董明珠的无休假宣示表示警惕,也是这种现实的映射。

“坎特法则”认为,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回报率最高的感情投资。这话在职场中很有现实意义。尊重员工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让员工满足于劳动报酬,且有余力和欢喜心经营自己的一份私生活。这种尊重,可以激发员工对一个单位的好感,从而在工作中更专注、更用心。这就是“回报”所在。

现实中,以尊重员工休息权为前提的用人管理制度,是科学、理性的。它应该成为职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文明规范。因而,在希望用人单位的领导能够尽力创造一个温和、舒适的用工环境并以身作则之外,也期待监管部门能够更关注这一领域的乱象,及时加以遏制。而事实上,近年来多起关于“加班文化”的热点事件,都因监管部门的介入而走向令人欣慰的结局。这种说“不”的力量,多多益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