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科院停用知网# #中科院将用万方和维普代替知网#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这又是一个什么梗?吃瓜群众们纷纷在坊间探寻:究竟知识的价格要高到什么程度?居然连堂堂的中科院都表示“用不起”,知网到底做的是什么生意?
中科院: 20日开始停用知网
据媒体报道,中科院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中科院从4月20号开始停用知网,至于何时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目前并不确定,“至少今年应该没有这个计划了”。
此前网上曾一度流传出中科院的一则通知中提到:“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看来,面对千万级别的天价费用,连中科院都怯了。
一时间,类似“敢这么嚣张收钱,连中科院也怕了。”的质疑席卷而来。
但仅仅隔了一日,事件似乎有了反转。
笔者发现,4月19日,中国知网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关于中国知网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服务的说明》。
说明中表示,“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由各院所选择订购内容,计划在近期完成组团工作、签署协议并启动2022年度服务。”
难道是知网妥协了?
而在去年底,还有一个关于知网的梗,同样让知网陷入了舆论风波。那一次,中国知网被网友们嘲讽为“借鸡生蛋”,并一度引发了关于“中国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的讨论。
让我们对这一事件做一下简单回顾。
2021年,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声称其160多篇文章被收录到“中国知网”的数据库,读者需要付费下载,而老教授对此一无所知,更没收到知网的一分钱稿费,更让人气愤的是,赵教授自己下载也要被收费。
老教授认为知网侵犯了其“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一举把知网告上法庭。
尽管当时知网运营方声称,“学者在发表论文时已与期刊签订协议,授权转载,因此知网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但是,法院认为期刊单方面的稿约,其授权局限于“期刊之间的转载或摘编”,并不足以证明从作者处取得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及转授权。
该案最终赵德馨教授胜诉。知网下架了他的所有文章,表示“以后不会再收录”。
不过,这并没有让赵教授真心满意,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知网必须要改革,不能输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我是知识的创作者,拿着我创造的知识去赚钱,至少应该依理依法。”
看到这里,吃瓜群众们好像明白了一些,瞧出了些许眉目。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商业逻辑,借助低成本甚至免费收集汇总上来的论文,让更多写论文的同学和科研机构缴纳高额的查阅下载费用,这“买卖”的确划得来。
给知网算算账
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知网陷入的司法纠纷中,数量排名第一、第二的分别是“著作权纠纷”和“传播权纠纷”。
据《新周刊》此前报道提及,就算是依法收录论文,知网仍然能赚得盆满钵满, 躺着都能年利过亿。
有文章分析道:博士学位论文一般要求至少3万字以上,文科专业论文甚至会超过10万字,却只有100元稿费。与此相对,在知网上下载一篇博士论文,会被收取25元的下载费用。问题是,下载所带来的收入,根本不会与作者分红,尽数归于知网囊中。
“焦头烂额做研究,掉的头发都比知网给的稿费多。”知网也因此被网友广为诟病。
2021年12月10日,中国知网就“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一事发布了致歉声明,表示接受社会各界对其著作权保护与使用方式的监督。但是,知网单单只是下架涉案论文,草草了事。显然对于广大的作者来说,他们仍然感到颇为不满。
实际上,笔者查访时发现,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很多作者并不知道知网会支付作者稿酬,也不知道自己的文章被知网收录后,可以在知网的官网上“作者服务系统”进行认证,认证后可免费下载本人发表文献、管理个人学术成果、获取学术评价报告、跟踪前沿动态等权益。
近日,在中科院停用知网一事冲上热搜之后,人们也在社群开始了热议。
对于很多人来说,曾经发表到某些期刊杂志上的文章也在被知网收录,包括某些硕士、博士等研究人员,他们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收到过知网支付的任何稿酬。
而在媒体圈的社群里,有群友表示,自己写的一些文章也曾被知网收录,有时自己下载一下也要花钱。虽然自己会冒火,但是没必要也没时间为了几篇稿件大动干戈,只好悻悻作罢。
还有人说,这难道不是强盗逻辑吗?自己写的论文也要收费,这太荒唐了,按理说,在知识付费的年代,知网作为运营方,应该支付作者费用才符合逻辑。
关于期刊文章,有了解情况的人士指出,知网通常是联系杂志社,直接收录杂志社期刊,并不是单独收录某人的文章,如果有稿费,也是杂志社会有稿费给作者,目前也有部分杂志社会针对作者支付稿费。
在知乎上署名为“成都语界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总编”的一位人士表示自己曾经与很多期刊去实际探讨过,他发现,知网支付稿费的情况其实真的会有,只是作者和很多中介没有真的去了解这个情况。他在知乎上曾做过分析,知网的稿酬分为两种情况:
l期刊发表的文章:会给稿酬,但是给的金额非常少,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费用也不是直接给作者,而是分成给期刊。
l毕业论文:确实会给稿酬。只是给的方式知道的人不多,而且也不太合理(比如给知网充值券和一次性买断的行为),之前已有媒体报道过。
为此,笔者特意去知网官网进行了求证。
据知网官方公布的稿酬标准显示,一篇博士论文,知网会一次性支付作者100元人民币的现金稿酬,以及一张面值400元的“中国知网数据库阅读卡”。
另外,知网现在已经有作者认证系统,作者可以按规定免费下载自己的文献。
笔者发现,早在2016年10月,知网就在其官网上发布了致全国各位研究生领取学位论文稿酬的通知。
而在两年前,也有文章写到:在中国知网,有一份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领稿费的通知。
这次稿酬发放范围强调必须是学位论文,而非被知网收录的期刊论文。
这次有资格领取稿酬的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因为并非所有硕士、博士的论文都会被中国知网收录,因此领取之前一定要搜索下自己的论文是否被知网收录为电子版。 另外,一定是已经出版的学位论文才有资格领取稿酬,正在审查的论文(应届毕业生)不在此次发放稿费的范畴之内。
稿酬发放除了现金,还有福利,比如CNKI的通用检索阅读卡(校外查询使用)。
江湖老大地位难以撼动
有公开资料显示,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据天眼查显示,知网所属公司是同方知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子公司。
而据同方股份财报显示,仅2020年一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毛利率高达53.93%;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毛利率达51.30%。
这业绩,简直是杠杠的。
尽管,普通民众没听过其名字的人大有所在。但是在高校和科研界,提到知网,却几乎无人不晓。因为每个大学生、硕士、博士在写论文时,必然需要查阅下载有关资料。
毫无疑问,作为国内大型的中文数据库,知网在学术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知网曾在公开资料中表示,其在国内高校市场的占有率已达100%。
知网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其提供的知识资源齐全、服务功能强大,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
对于众多的学生而言,从本科阶段开始,知网就几乎是学生检索、下载学术资源的唯一正规渠道,也是论文写作的“必需品”。
而在研究生群体里,知网号称“中国论文最权威的查询网站”,内容权威,全面细致。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大学老师和学生需要依赖知网对论文进行查重。
“知网就是一个安全抄袭的网上助攻系统,用知网只有一个功能:学生下载海量论文用来借鉴,完成后再用来‘查重’。然后,学校的导师再用知网过一遍来‘查重’,发现内容安全无抄袭,就可以通过这篇论文,自己的职务也便安全可保。”柒公子的职场下午茶主理人曹宇,从事过多年培训工作,且自身也经历过硕士毕业论文的煎熬,她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对知网的存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做有可能导致学生和老师都失去了海量阅读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养懒了整个学术界。”她说。
可以说,从论文查重高收费,到作者下载自己论文被收钱;从低价甚至不花钱就能收录学术文章,到用户下载时却标上高价等等,无不被人诟病。
无独有偶,《经济观察报》上曾经有作者撰文指出:
“中国知网的出现,海量学术成果以电子化的方式聚集,让搜索文献变得简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研究者的工作量,收使用费无可厚非。”
“但也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知网的出现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学术的发展还未可知。很直观的一点就是,硕博士毕业论文必经的知网查重,看似严苛背后,非但没有起到防止抄袭的目的,反而教会了更多人应该怎么抄。这学费交得冤不冤,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只是迫于已经形成的规则,不得不如此。”
公益乎?收费乎?
实际上,对知网高昂的使用费用有意见早就是行业的共识。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知网把学校划分为一般本科院校、重点本科院校等不同层次,根据学校人数以及科研情况不同,收取的费用也不尽相同。好一点的学校做科研多一些,用知网的资源也就比较多,所以收费就比较高。
据报道,近年来,中国知网多次因频繁涨价遭高校抵制,从2012年以来,至少有6所高校的图书馆以超出预算限额为由,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那么,面对知网的涨价,高校真的想停用就停用吗?
被媒体公布出来的6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集美大学等,其中,武汉理工大学的动作最为耐人寻味。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曾发布过一条停用知网的通知,称“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受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许多知名的985高校。”
但是,武汉理工大学在公告发出不到1个月后,又重新订购并恢复开通了中国知网的数据,上述其他高校图书馆随后也恢复了与知网的合作。
而谈及重新续订的原因,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表示,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和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它已经成为学生和老师写作的刚需,不能不采购。”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晋曾指出,“近几年,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知网的频繁涨价采取过抵制行为,然而结果都以向知网妥协而告终。这也从侧面反映知网掌握了极强的定价权,反推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知网提供的这种服务,按说应该由政府免费提供,但是一旦变成免费提供,服务的效果就难说了。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私营公司收费高,服务好;国有事业单位免费提供服务,服务却不好。其实,好多老文章,知网上也是可以免费的。”一位观察者这样表示。
资深互联网人士张栋伟认为,知网提供的这种资料查询服务,本应该是公共文化领域的免费服务,比如国家图书馆更应该成为主体。所以,应该做一下必要的倒查,究竟当初是谁将这种社会基础文化服务赋权给了私人企业。那些本应该站出来承担责任的事业单位们,又在做什么“事业”呢?
虽然行业中类似的情况还有频频被吐槽的“视觉中国”,但一些了解情况的人表示,视觉中国和知网不同,那是人家的版权生意,而知网没有版权,只是一个“图书馆”。
“白白收录了别人的东西,不给作者任何费用,通过此创收盈利,这还是有些说不过去的。”小白表示他以前在杂志社写的文章也曾被知网收录了一些,“如果下载者支付点儿合理的使用费,知网收的钱给作者一些分成,还算一种相对得体的商业逻辑。”
实际上,对于使用者来说,知网并非唯一的选择!非其不可。除了知网,还有很多的学术资源网站,比如通过各大省市的网上图书馆查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等。
怎奈老二、老三等的存在,压根奈何不得知网稳稳的江湖老大地位。
也有人指出,万方数据等公司,与知网业务一样也在收费,然而却没有知网搞得好。
更有专家指出,对高校科研院所和学者而言,比拒绝知网高昂使用费更迫切的,是拒绝商业对学术的绑架。
去年赵德鑫教授被收费一事发生之后,知网也曾经大幅下调学位论文下载价格。知网官方网站上的“中国知网会员·流量计费标准表”上面显示,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下载费用现在分别是7.5元/本、9.5元/本,这与之前15元/本、25元/本的价格相比分别下降了50%和62%。
看来,明察秋毫的知网还是有改进动作的,期待其今后进一步完善其商业机制,不要再让大家这么有意见了。(文/曾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