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宪勇
当帆软的官网首页上出现帆软BI数据分析大赛报名链接的那一刻,周凯毫不犹豫地将鼠标点向了“立即报名”那四个字。他知道,让他再次热血沸腾的时刻来了。
作为一位互联网数据攻城狮,迄今为止,周凯已经以个人身份参加过两场帆软举办的BI数据大赛,而与以前两次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将以“队长”的身份披挂上阵。
“认真参加一次比赛的提升效果,远比你看一两本书、听几节课收获的更大。”周凯说。
从“菜鸟选手”到“砖家师父”
理工男出身的周凯似乎与帆软有着某种神秘的缘分。
从大学毕业之后,周凯从事了两年多时间的Excel、VBA和ACCESS数据处理工作,因为职业倦怠期的到来,他一直坚持在工作中保持着学习的习惯。
非常偶然的一次机会,在搜索“自动报表”关键字的时候,他接触到了帆软的FineReport产品,这也是周凯和帆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花了整整两周时间的学习之后,周凯跑去一家软件公司参加面试,继而成为了一名BI实施顾问。入职后,周凯又花了一周时间,完成了帆软FineBI和FineReport认证考试,随即跑到客户现场实施支援项目。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为了尽快提升自己,周凯坚持到帆软推出的免费线下培训课“城市课堂”那里学习,并悉心向老师请教。
在一次普通的课间交流环节,授课的王老师告诉他:“以后一定会有很多企业上BI,它起码还能红20年。”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王老师的这句话让周凯决心向BI领域深耕。
在学习和实施项目过程中,他逐渐发现,其实一个BI项目不仅仅是做报表、看板和大屏那么简单,“我还需要学会体系搭建,了解数仓(中台)建设,还需要懂ETL,同时需要分析能力,完成项目管理等等。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机会成为在整个数据供应链上各个环节都玩得转、吃得开的数据搬运工。”
帆软曾经为懵懂的他推开一扇门,继而又为期待放眼远望的他打开一扇窗。
准备好好提升的周凯平时一直有逛社区学习的好习惯,帆软在2020年举办的那次BI可视化比赛通知,被他在第一时间关注到了。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和帆软的机缘,那就是‘帆软是我职业道路的引导者’。”每每提起他的第一次参赛,周凯就感觉到很开心。
“参加2020年帆软BI可视化大赛,其实也算是我职业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周凯说,“正是通过那次比赛,更多的‘番薯’(帆软用户的昵称)关注到了我,我们互相学习提升;帆软的市场部、产品部、运营部等成员也开始找我交流;自己公司的业务人员也就此认识到了BI在数字化转型发挥的作用,开始请我培训授课……”
“现在,我和我的团队成员都已成为了公司数据可视化的‘砖家’,甚至被视为BI项目工具选型和解决方案的权威。”周凯笑了笑,不失幽默地补充了一句,“业内专家们请忽略这一句,就当我是在自卖自夸吧!”
今年让周凯再度兴奋的“2022帆软BI数据分析大赛”已经在3月22日面向全社会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开启了报名通道。
这次大赛仍旧是由帆软软件主办,集竞赛、培训、交流于一体,围绕十大行业主题展开:零售电商、银行金融、医药健康、交通物流、地产建筑、能源化工、机械制造、教育培训、公共服务、社会热点,各行各业选手可以同台竞技、相互学习交流,一起挑战别具一格的赛事体验。
2022帆软BI数据分析大赛活动页面
在与周凯对话之前,笔者曾经打开帆软今年刚刚开始举办的“2022帆软BI数据分析大赛”报名页面做了一些了解。
“帆软BI数据分析大赛”在“赛事规则”一项清晰地注明,“本次大赛面向全社会开放,企业、机构、团队、个人等各类组织均可参与,本次大赛分为【企业赛道】和【非企业赛道】两个赛道比拼。”
这两条赛道分别对应着特性不同的两类“推荐选手”。
在2020年的那场大赛中,周凯是“菜鸟选手”的身份第一次登上赛场。而在两年后的这次赛场上,他已经成为了一位“砖家师父”。
今天的周凯非常愿意鼓励自己的学员参加类似的比赛,他认为这样既能够检验学员的学习情况,还可与更多的评委老师和选手相互交流学习,不但可以提升学员的成就感,并且可以通过大赛提供的奖金和奖品直接激励学员。
“人都是利益体,在帆软大赛的奖励力度越来越丰厚的情况下,我相信越来越多、越来越优秀的参赛选手们都会被吸引到一起。”周凯笑着说。
曾经亲身尝到甜头的周凯自然愿意带动更多朋友和同事参与帆软数据分析大赛。他认为大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同台竞技的机会,可以让更多的粉丝学习到更多的行业数据应用和分析技巧。
“其实,帆软平时也会有很多的案例分享、学习课程,这也是为什么平时就算没有比赛赛事的时候,我仍会坚持活跃在社区的原因。”周凯说,“我本人特别推荐已经接触学习了帆软BI的同学前来参加这次比赛。其中收获并不是用一张参赛证书可以简单表达清楚的,因为在整个参赛过程中,除了熟悉BI软件工具的实践应用,你还有机会全面思考整体的解决方案、具体的分析思路、设计布局的技巧、业务的展示逻辑等等。”
持续性的“客服动作”才是运营之魂
在周凯看来,因为行业内的每个产品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所以用“最好”这样的字眼来评价一家企业的产品,是不太客观的。
“只要是人能想到的功能、技术能实现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上都能实现。”周凯认为,“产品本身是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更重要的竞争优势在于这家企业是否关注客户诉求,是否关注产品创新。”
“运营,才是保证用户顺畅使用一款产品的关键。而只有征服了用户,才能体现一款产品本身的价值。”这是周凯的切身感悟。
面对新的工具,人们一般都会感到怀疑甚至害怕的。作为一款TOB企业产品,帆软BI同样需要用户内部完成不断的培训,提供指引,完成支持,“这种持续的‘客服动作’是产品运营推广的灵魂。产品建设只是实现了从0-1,而从1-10甚至从1-100则需要持续的运营。”周凯说。
在他看来,帆软今年刚刚开启的“BI数据分析大赛”其实就是一次有趣的用户和品牌“运营”。
帆软的BI一直在进步,无论是功能还是性能,无论是体验还是服务。
“帆软的社区运营做得非常好,客户服务也做得非常好。”周凯为此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帆软客服部的丁成被他视为“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典型代表,丁成的响应速度、服务态度、解决问题的巧妙方式,足以让帆软的用户愿意陪伴其公司产品一起成长。
“客户之所以愿意使用和推广帆软的BI产品,不仅仅因为它本身能帮助客户解决业务中的痛点,更多的还在于后者会因为帆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态度而投桃报李。”周凯对此深有感触。
活动背后:让数据成为生产力的帆软
“让数据成为生产力”这是16年深耕BI领域的“老司机”——帆软的企业愿景,也是帆软主办这场活动的初衷。
2006年,在南京大学旁的老居民住宅楼里,几名理工男的一番努力让“帆软”这个名字被永久地刻在了中国专业大数据BI分析平台的史碑上。
帆软CEO兼联合创始人陈炎
在帆软CEO兼联合创始人陈炎的逻辑中,一个产品只有做减法才能成为精品,其他边缘的功能性产品应该统统放到应用中心里面去。
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帆软连续入选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
其中,2018年,帆软入选福布斯中国非上市潜力企业榜,被IDC连续3年认证中国BI市场占有率第一。有意思的是,在榜上有名的2021财富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中,与帆软合作的就多达314家。
2020年,帆软整体销售额超8.4亿元,其中产品部分6.4亿元,实施部分2亿,同比增长25%,在国内商业智能软件领域独占鳌头。
发展至2021年,帆软已实现销售额超11.4亿元,并且还在连续保持高增长率。这一年,帆软的员工数量突破1600人。
2021年8月10日,在《福布斯》发布的“2021 Cloud 100强”榜单中,“2020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厂商表现”中,帆软软件以15.7%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这也是帆软连续第四年位居第一。
如今,帆软产品已在近70000个企业信息化项目上得到成功实施和应用,累计合作客户总量超过18000家,其中包括众多500强企业,覆盖了几乎全部的细分行业。
而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客户需求,帆软除了无锡总部之外,还在海内外已设置了15个分支机构,在国内其服务网点全国省份覆盖率100%,从而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不得不说,在商业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细分领域,帆软的成绩显得非常耀眼,也在一步步地实现它的愿景。
全新升级,大赛“更名”的背后深意
笔者了解到,今年的“数据分析大赛”在往届叫“数据可视化挑战赛”,而为什么改名,帆软有着自己的考虑。
首先,通过图表完成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只是帆软BI作为数据化软件的核心功能之一,随着市场的发展,帆软决策层希望将自己业务的聚焦点从简单的可视化延伸到整个数据分析领域,所以大赛的名字也必须要求能够承载更大的涵义。
其次,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了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大踏步迈进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数据上升为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将被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也极需擅长大数据相关技术的核心人才。
数据是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这已成为全球共识。最近两年的疫情也让全民更加直接地领略到了大数据无所不在的威力。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工作逐步深化,一个尖锐的问题开始摆在了人们面前——目前我国大数据人才缺口较大。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大数据领域人才缺口高达150万,到2025年或将达到200万。今年在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大数据岗位招聘中,60%以上都在招大数据人才。
帆软作为大数据细分行业的领跑者,借助“数据分析大赛”这一形式,力邀全国范围内对大数据感兴趣的企业或个人团队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推动大数据行业+发展及人才建设,这也与帆软此前设定的“让数据成为生产力”的愿景高度吻合。
“于公于私”,帆软年度大赛的更名成为必然之举。
“2022帆软BI数据分析大赛”的评审规则
与其他TOB企业不同,帆软的生态体系涉及伙伴生态、用户生态、客户生态、交付生态这四个模块,而每个模块又根据出发点不同而自成体系。
以用户生态为例,帆软目前的四个平台一共积累了数十万用户,光一个社区平台就积累了超过100万铁粉。同时,生态体系还支持用户利用帮助文档和在线讲堂学习各种技术问题,用户学成后还可以去考帆软认证的工程师证书,并利用证书去获得帆软配套提供的工作机会。
一位朋友曾经告诉陈炎,帆软其实真正的竞争力是“亲民”。直到半年过后,陈炎才猛然悟出,这位朋友提及“亲民”的真正含义是帆软在坚持研发最亲民、最接地气的产品,这使得大量的客户后期主动地帮帆软完善产品和推广产品,帮帆软成长。
就此,陈炎坚定地认为,坚持做好产品,才是一家优秀公司所更应该关注的事情。“一家很牛的公司赚的钱再多,其实也只有商业价值,而如果做出真正优秀的产品,服务好用户,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用户价值,最终客户会主动帮你完成销售行为。”
“2022帆软BI数据分析大赛”便是一尊可以用来很好覆盖用户,并最终深深打动用户的市场“法器”。
“商业智能更像是一种解决方案,它可以将企业中的现有数据转化为知识,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提高洞察力,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最佳决策。”陈炎认为,帆软的每一个产品线的目标不要求功能很多,但是每个版本发布的产品体验要足够好,用户体验永远是第一优先级。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曾经犀利地写道: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并不是生产商赋予的,而是由客户所发掘并愿意为之付钱购买的东西。
生产商通常认为,一件产品的“品质”是由为其生产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的高低所决定的,其实不然,客户只会给对他们有用、为他们带来价值的产品买单。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因素可以构成产品的“品质”。
陈炎对产品体验的看重与德鲁克大师的“品质论”观点不谋而合。
帆软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BI赛道,持续聚焦,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已然成为了帆软人的行事风格。
正如陈帆曾经站在帆软智数大会的高台上说过的那句话:“企业必须在自己选择的主赛道上,像阿甘一样奔跑。”(曾宪勇)
(注:本文中“周凯”为被访者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