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罗小艳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骨折作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骨质疏松或骨骼疾病比较严重的老年人。面对老年人骨折,不仅要及时进行医学治疗,更需要营养、生活、心理等全面的家庭护理。下面将介绍一些护理方法,帮助老人恢复身体健康。

一、营养护理:(一)蛋白质是骨骼组织的主要成分,有助于促进骨骼的愈合。老年人吃得少,消化吸收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因此需要摄入更多蛋白质。建议摄入鱼、虾、肉、蛋等高蛋白食物,每日摄入量应根据个人体重,在每公斤1.2~1.5克。(二)钙质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建议摄入奶制品、豆制品、虾皮等高钙食物,每日摄入量应在1200毫克左右。(三)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的吸收和利用,对于促进骨骼健康非常重要。建议老年人多晒太阳,但是注意要在夏季时做好防晒,避免中午时间长时间暴晒,防止出现中暑、晒伤甚至激发皮肤癌等其他病症。天气好的时候,子女们可以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带着老人晒太阳,且每次不超过半个小时。如果在冬季,要做好保暖御寒工作,并在中午时段晒会儿太阳。(四)维生素C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营养物质。建议老年人每天摄入至少500毫克维生素C,丰富的维生素C包括柑橘类、莓类、西红柿等水果。(五)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同时食物的营养含量有限,这就决定了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使用营养补充剂维持老人的营养水平。一般来讲,老年人骨折后,需要综合性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可以加强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的补充,对于蛋白质摄入不足的老年人,还要增加蛋白质补充剂。(六)钙和维生素D虽有利于老年人骨骼健康的恢复,但营养元素之间会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只单纯补充少数营养元素并不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因此,在营养护理方面,要做到营养全面、均衡、协调,应及时向医生或专业的营养师咨询。

二、并发症预防:(一)老年人卧床时间长,身体机能下降,易导致喉咙黏液排出减少,细菌感染致炎症,引起呼吸道感染。这时,要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引导老人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同时保持呼吸道畅通。护理人员还要经常给老人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此外,还要做好咳嗽训练,充分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二)老年人血管硬化、狭窄,心脏供血不足,心脏负担增大,加上骨折的疼痛,会导致血压异常波动,出现心脏疾病。同时,卧床时间过长,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容易引发中风。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高盐食物,要注意补钙,常晒太阳。家属可以帮助老人慢慢活动没有损伤的肢体。按时按量服用心脑血管的相关药物。(三)要做好会阴部的清洗工作,多饮水,增加尿量,及时排空尿液。导尿管留置时间长,细菌容易附着在上面,进入泌尿道,引发泌尿感染。这时,在医生指导下,要给老人服用一些消炎药,适当给老人增加饮水量,冲洗尿道,便于缓解泌尿感染的症状。(四)卧床过程中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易导致局部皮肤损伤,减少血液流通,加上排泄物、汗液混杂,形成压疮。为了预防压疮,家属可以每隔两个小时给老人翻一次身,并在易患压疮部位垫水垫、海绵垫或海绵圈,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常换床被,保持床被的干净卫生。如果已经出现压疮现象,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三、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在拆掉石膏,或者骨折伤口处已经愈合的情况下,老年人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变形,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老人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一般来说,走路、简单瑜伽、抬腿、晃动胳膊等低强度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在做康复训练时,老年人可以从轻量级器械开始,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停止并咨询医生。(二)老年人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基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康复训练要以静为主、动为辅,不能太劳累,要避免长时间的活动,防止骨折伤口重新出现问题。合适的康复训练可以让老人重新适应生活,增加自信心,促进早期康复。

四、心理护理:老年人骨折后往往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害怕自己麻烦到家人,使他们在心理上不愿意科学地面对骨折护理。这时,子女们要为其做心理疏导工作,与老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给予关心和支持。子女还可以陪伴老人参与娱乐活动,如唱歌、看电影等,可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焦虑。

总之,老年人骨折护理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医生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营养、卧床、康复训练等多方面、全方位的骨折护理工作,能帮助老年人尽早康复。子女还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意识,科学配合医生和家人做好骨折的日常护理工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