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举行的首届辽上京文化论坛上,辽上京考古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介绍,最新的考古发掘,不仅初步确认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寝的位置,且证明辽祖陵主要承继了唐代陵寝制度。
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公元907-1125年),主要有五处帝陵。辽祖陵是其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遗址西南约20公里的“祖山”一个口袋形山谷中。
辽祖陵陵园平面示意图(下为东南)。(受访单位供图)
2003年和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辽祖陵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试掘。2007年至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辽祖陵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辽祖陵玄宫相对位置示意图。(受访单位供图)
“我们根据地面调查,找到了辽祖陵陵园内最大的一处人工建筑遗迹——一座人工修筑痕迹清楚的大土丘。”董新林说,这个“土丘”略呈弧面扇形,东西长约125米,上下高57米。“我们推测这很可能是辽太祖陵寝玄宫外的封土,而玄宫主体应在人工土丘后面的山体内。”他说,在土丘西南侧发现2个残缺石人像和1个石犬,从而初步从考古学上确认了辽太祖陵寝玄宫的位置。
在辽祖陵玄宫封土丘南侧发现的石人像、石犬。(受访单位供图)
对于《辽史·地理志》所记载的“太祖陵凿山为殿”等史料,董新林说:“我们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都得到了确认。”同时,考古队基本明晰了陵园内的主要建筑布局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初步认识到辽祖陵营建规划理念。耶律阿保机驾崩后,葬在西距上京城约20公里的山谷中,这与唐朝帝王陵择地近都、位于都城西侧的规制相合。辽祖陵陵园分为内、外两区,形如“日”字,应是模仿上京城而设计,是古代中原王朝“帝陵若都邑”规划理念的体现。
唐朝帝陵有两种形制,即“依山为陵”和“堆土为陵”。董新林认为,辽祖陵既“依山”又“堆土”,主要承继了唐代陵寝制度的规制,又有创新,为后来辽朝诸帝陵所遵循,这反映出契丹族统治者对汉族文化传统的尊崇和效仿,体现出北方游牧民族在丰富中华文化内涵方面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可以说,以辽祖陵为代表的辽代陵寝制度可纳入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演变模式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贾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