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多少钱能买到一台全新电视机?
部分电商平台给出的答案是19寸的只要188元,而尺寸稍大一些的32寸液晶电视也不过338元。“一台小小的手机都要几千上万元,这么大的电视机真是卖出了‘白菜价’。”一名消费者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液晶电视卖出“白菜价”的背后是跌跌不休的面板价格。过去多年,面板价格经常过山车式地上下“颠簸”,从一个周期走向另一个周期,目前正处在惨烈的下行周期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去年9月至今年10月,液晶面板价格已经连跌15个月,几乎所有主力规格产品都跌破总成本价。巨大压力下,面板大厂们只能“减产自救”,10月下旬面板价格终于止跌回升,这或将是本轮周期见底信号。
有分析人士指出,要想打破“周期怪圈”,摆在中国面板大厂面前的路只有一条:攀登科技树,冲刺全球高端产业链话语权。同时,面对各地仍不断加码的产能建设,面板大厂也在高喊:限制无序投资、低水平建设。
厂商日子不好过
液晶面板作为电视、显示器等产品的核心组成部件,一般占到成本的60%以上。在本轮液晶面板下行周期中,面板大厂们日子更不好过,当前几乎所有主力规格面板产品全部跌破总成本价,低端规格产品已跌破现金成本,各大面板厂商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
这些年中,面板厂商和电视、显示器等终端厂家不断上演“相爱相杀”的戏码,围绕着面板价格激烈博弈,同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面板厂商间的价格战也是毫不逊色。在这一轮轮的博弈中,面板行业一直被认为是“强周期性”行业,上一轮的上涨周期是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这一跨度达15个月的时间,堪称面板企业的黄金期。
但从2021年9月至今年10月,面板价格跌跌不休。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9月,电视类液晶面板在65寸、55寸、43寸和32寸的均价分别为269美元、202美元、114美元和69美元;到了2022年10月下旬,价格已分别跌至107美元、81美元、48美元和27美元;相应跌幅分别为60.22%、59.90%、57.89%和60.86%。
随着产品价格不断下跌,面板大厂的利润也是逐渐变薄乃至出现亏损。以京东方A(3.620, 0.04, 1.12%)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52.91亿元,这一盈利规模在A股并不小,但总体趋势却是随着产品价格的下滑而不断走弱。今年一季度,京东方A的单季净利润还高达43.89亿元,二季度却快速减少到22.07亿元,到了三季度则是单季亏损13.05亿元。
与京东方A类似,TCL科技(4.290, 0.02, 0.47%)在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13.53亿元,第三季度则为亏损3.83亿元。其他面板厂今年的业绩同样不容乐观。彩虹股份(4.580, 0.05, 1.10%)前三季度亏损21.1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1.05%;维信诺(6.130, -0.07, -1.13%)前三季度亏损19.58亿元,同比下降85.01%;深天马情况稍好,但第三季度同样出现854.92万元的亏损,其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亏损2.38亿元。
面板厂商们积极展开自救。为减少亏损和现金流出,在当前几乎所有主力规格面板产品全部跌破总成本价的背景下,部分面板厂商甚至已明确价格红线,实行“低于价格红线不接单”策略,这一策略也正在奏效。
达成脆弱平衡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研数据,2022年10月下旬,部分面板价格降势渐止,其中电视面板更是集体迎来涨价。65寸、55寸、43寸、32寸电视面板目前均价分别为107美元、81美元、48美元、27美元,相比9月均上涨1美元。
对于面板价格在近期的积极变化,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范博毓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观察到,需求的回温主要是来自短期的旺季促销需求带动,预期年底至明年第一季整体需求仍会步入传统淡季循环,价格上涨动能将再次放缓。”
“从去年三季度开始,面板价格一路下探,但在9月份、10月份,可以明确看到,先是小尺寸面板开始止跌,到这个月几乎所有尺寸价格都出现一定增长。”独立研究机构Omdia显示研究资深首席分析师吴荣兵说,“但我们判断,这一轮价格变化只能是止跌,主要是因为需求不振的现象并没有彻底改善。”
TCL科技旗下华星光电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近期面板价格的企稳,一方面由于年底消费旺季到来,带动了消费电子的需求,终端厂商增加了面板的备货;另一方面,面板行业企业主动调低稼动率,持续地控制产能,减少了市场供应,一定程度改善了供需形势,库存水平的整体下降使得原来被严重压低的面板价格出现了企稳回升态势。”
在吴荣兵看来,本轮价格变化的主因在供应端,即因为面板厂主动且非常强力地控制产出,大幅削减产能,导致面板厂商能够有底气向他们的客户提出报价上涨,但根源的需求端并没有出现改善。“面板厂商亏得太多,就只能减少生产,减少失血。我们预计在整个四季度,面板厂商仍然会维持一个低稼动率的状态,因此我更愿意将目前的情况判定为一个在底部的脆弱平衡。”
面板行业何时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局?
“如果在明年一季度晚期或二季度,市场需求能再次提振,才可以比较明确地说面板厂跳出了这一轮周期的底部。”吴荣兵说。
范博毓则直言,预期要到明年第二季度后。“随着客户再次启动下半年旺季的备货准备后,电视面板价格才有机会再次看到更明显的涨幅。一方面,客户库存、整体供应链库存在那时应该已经降至较低水位,另一方面,面板价格预期仍在低档,只要需求回稳,客户会更有意愿增加备货。”
在群智咨询(Sigmaintell)IT面板资深分析师陈炎看来,在供需两股赛道同时拉动下,当前低端产品价格基本趋于稳定,主流产品及高阶产品价格降幅持续收窄。显示器面板价格有望年底全部止跌,但为进一步改善供需关系,面板厂仍需严格控产。明年随着Dell等头部品牌需求逐渐恢复,面板价格预计会在明年二季度开始微幅回弹。
面板厂商也开始出现乐观情绪。京东方A在近期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三季度,行业内供给端出现稼动率的调整,下游客户积极去化库存,主流TV产品价格跌幅逐渐收窄,筑底迹象明显。临近年底,随着促销季需求有望回暖,面板价格有机会迎来结构性反弹。”
破局“周期怪圈”
借助减产大旗,面板厂商与终端厂商在面板价格上达成了脆弱平衡,但行业的周期变化仍在深刻影响着这个行业。为什么作为高科技产业的液晶面板却像资源性的大宗商品一样,陷入了“周期怪圈”?面板周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TCL科技旗下华星光电相关负责人直言:“对于面板产业而言,当某一种基于市场需求的液晶面板进入市场以后,企业利润会猛增,发现机会后,其他企业会纷纷跟进投资生产。随着供过于求出现,企业利润骤减,甚至亏损。但面板价格下跌,一方面导致后进产能退出,另一方面导致液晶显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更多的应用需求被创造出来,这又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然后企业再次投资扩大生产,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行业周期。”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高科技产品往往附加值较高,容易受到资本的青睐,近年来面板行业在中国的技术门槛不断降低,使得大量资本涌入其中,建设了大量的产能,当供应远大于需求的时候,库存水平上升,势必引发新一轮的行业周期。近几轮的行业周期都是伴随产能大幅释放开始的,所以资本的投入、需求的变化是影响行业周期的主要因素。
在吴荣兵看来,面板行业的周期性变化,主因是面板厂商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同时面板厂商又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作为一个完全竞争的产品,它必然会是“供应过剩-供应紧张-供应过剩”的周期变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又迫使周期波动更大,但这是一种非正常的状态。”
未来是否能够削弱乃至完全规避行业的周期性影响?
“基本上周期性循环是一定会发生的,只是在目前的产能规模下,以及厂家数量众多的状况下,这个周期性循环会非常剧烈地波动。”范博毓说,“只有在产能规模收敛、有厂商退出,或是厂商之间整合发生下,才有助于整体循环的波动缩小,走向较有秩序的发展,否则仅能仰赖面板厂之间的自我约束,透过减产控制达成供需的平衡。”
京东方A在互动易上指出:“唯有创新才能开创更多价值。行业周期性是低质量重复投资的产物,随着竞争力弱的产能退出竞争,优质资源的集中将有能力推动显示行业由周期性向成长性转变。近年来LCD生产线已从大规模扩产的高速发展阶段逐步进入成熟期,随着存量产能逐步退出、新增产能总量有限且产能释放节奏平缓,市场份额逐渐向公司在内的行业头部企业集中。”
TCL科技旗下华星光电相关负责人则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限制国内显示企业的无序投资和低水平建设;二是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消费市场和场景不断扩大。
上述负责人指出,目前国内企业控制着全球超过60%的液晶产能,而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态势,具备了影响行业发展的能力,因此要让行业回归健康平稳发展轨道,减弱周期影响,国内的显示行业要做出改变。“目前显示面板投资主体已经10家以上且还有不断增加的势头,远远多于日韩平均每个地区2家的均衡布局。无序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得有限资源无序流动,不但限制了龙头骨干企业未来进一步壮大的空间,也增加了供给的结构性过剩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国内重复无序建设的产能进行限制管理。”
记者观察丨中国面板企业发力高端领域才有蓝海
在面板行业深陷周期变化的困境下,全球显示器面板供应格局也在重建和洗牌,韩系厂商正在全面弃守液晶电视面板(LCD),中国厂商则在逐步发力高端,构建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独立研究机构Omdia显示产业研究总经理谢勤益近日透露,由于韩国LCD产能的进一步重组,预计2023年,两家韩国面板厂商三星显示和乐金显示的液晶电视面板供应量将较2022年下降1400万片。其中,三星显示于2021年出售其位于苏州的8.5代液晶电视面板产线,并于2022年完全停止其在中国内地的液晶电视面板生产。这意味着除了2022年的一些面板库存,三星显示在2023年将不再新出货液晶电视面板。
对于这一消息,整个产业链并不意外。韩系厂商近几年关停液晶面板工厂的消息不断,持续削减液晶产能,但韩系厂商在显示行业的霸主地位仍难以撼动。今年第三季度,在面板厂商几乎全线亏损时,三星显示的运营利润仍超百亿元人民币,增幅超30%。
三星等韩系厂商能独领风骚的原因并不复杂。中国内地厂商主要优势在液晶领域,这一领域产品已跌出“白菜价”;韩系厂商则主要布局在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等高端产品上,厂商议价权极高。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范博毓表示,目前液晶面板整体产能规模过大,导致在主流产品只能不断透过低价竞争,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韩国厂商最终只能放弃主流产品的生产,将资源投放在竞争态势较低、技术较具备优势的高阶产品上。
“三星的高端OLED的业务做得非常成功,而且一直是整个行业最赚钱的业务,而在液晶面板上,其他厂商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产能,它关停液晶面板业务没有任何压力。”Omdia显示研究资深首席分析师吴荣兵说。
在高端领域的突破或许才是中国企业抢占产业链话语权的不二法宝,国内液晶面板两大龙头TCL科技和京东方都在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产线。
在加大技术创新上,TCL科技旗下华星光电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新兴的OLED、MicroLED、MiniLED、量子点技术、8K超高清显示以及印刷显示技术将会是下一代显示技术重点关注的方向,特别是OLED市场正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攻关,用新技术抢占市场,进入竞争的蓝海。随着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公共显示、医疗电子、AR/VR等新的场景催生更多显示应用需求,企业要紧跟市场风向,推出新产品,积极抢占新兴市场,开拓显示业务新增长点。”
京东方在近期通过入主华灿光电(7.230, -0.16, -2.17%)扩充产业链的同时,更是宣布投资290亿元建设第六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着力布局VR显示产品市场。京东方表示,该项目是京东方发展高端技术、拓宽业务“护城河”,丰富产品结构、满足客户需求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