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块吃五道菜,我第一反应是“这得囤多少箱泡面”。

昨晚刷到赵康那条吐槽,定位老正兴,1862年的招牌,米其林给贴过小红花,八宝鸭还是非遗。

他仨人点了五道,结账780,平均一人260,刚好踩在南京路人均线上。


【资料图】

评论区直接炸锅,有人甩图:52碗蟹粉面、390包泡面,换算表一出,笑声比菜香传得远。

我去年冬天也去过,门口排队四十分钟,冻得直跺脚。

落座先收茶位费,一壶普洱18,没问就倒,喝两口才看见小字。

菜单没克数,图片看着大,端上来精致得像个手办。

八宝鸭拆骨塞料,味道对,可拳头大,三口没。

红烧肉甜得发腻,两块就顶喉,同行妹子把皮剩下,说怕月半。

那顿也花了七百多,出门拐进便利店,买了桶泡面加卤蛋,才觉得饱。

回来刷抖音,老号直播卖498双人套餐,送黄酒小杯,弹幕刷“冲”。

数据说线上套餐占他家四成营收,疫情前才一成,翻了三倍。

年轻人不是掏不起,是想掏得明白。

非遗、米其林、百年老店,光环全叠上,菜量不标,附加费不讲,吃完当然懵。

市消保委刚发提醒:看克数、问时令、确认茶位。

简单三行字,没一家主动贴门口。

老饭店想翻身,靠流量没错,可流量最记仇,踩一次雷,全网帮你算泡面。

味道可以老,账得新。

把价格拆成透明条,把克数写进菜单,再谈文化,再谈情怀。

不然下回热搜,还是泡面换算表,不是回头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