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以来,让很多家电厂商没有想到的是,一线市场的主流竞争局面和主要消费趋势,正在加速回归原点。简单来说,又到了家电厂商们拼实力、拼效率、拼耐力的节点,又到了主流用户在选购家电时挑品牌、比性能、比价格的原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线市场的变化,以及主流消费的需求,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总是让参与市场竞争的家电企业和商家们,感受到“猝不及防”,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比如说,2022年时,一线市场上低价格横行,让不少中小家电厂商还抢到了“头彩”。没过多久,却因为低价乱战带来的内卷,让所有参与价格竞争的厂商都倍感“无奈与痛苦”。

但是,这一局面没持续太久,进入2023年之后,一线市场家电厂商竞争的主基调又变了。很多企业和商家发现,只有低价格还不行,用户还在挑剔产品性能、品牌大小,以及对营销和服务的体验感、价值感和获得感。

正如,不少家电经销商所说,现在用户买家电,肯定关心价格,但不只是盯价格,而是出现“既要、还要、更要、都要”的情况,让我们这些商家不得不努力选择有技术卖点的产品,创造更多有服务价值和产品体验的营销场景,还要保证产品的利润空间,让我们可以活下去。

这种变化的背后,就是家电产业步入成熟期后,一线市场的竞争和经营正在加速回归原点,用户选购家电产品也在全面回归初心,带给更多寻求创新和变局的厂商们,则是没有尽头的忙碌与无奈。感觉处处都得发力,却处处又不知道如何发力?

当市场回归原点,意味着用户对于家电产品的选择、家电品牌的认知,以及家电服务的要求,以及自身家电的更新换代要素,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和要求。家电圈认为,2023年家电市场回归原点,并不是简单的产品价格高低、品牌影响力大小,以及售后服务的好与坏,而是基于商业的规律、产业的态势、竞争的格局,做出的及时调整和主动变化。

那么面对市场的原点,用户的初心,对于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又将如何应对?家电圈认为: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做好产品的功能性等多维度的创新;关注用户的价值和体验,做好企业经营的全领域覆盖……今年起,对于一线消费市场上的所有用户、所有需求,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们,都不能“嫌贫爱富”,而是要全面覆盖、人人满足。

随着市场和消费都回到一个原点:用户关注的、企业争夺的,市场竞争的,必须是多方共赢下的价值共创共享,没有商家和企业可以“躺平后就能躺赢”,而是需要人人去创造、个个去付出。其中,企业必须要为用户带去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才能赢得用户的订单;同样,用户只有选择有价值的商品,并且愿意为好产品好服务买单并付出,才能获得家电企业更好的回报;商家只有获得足够的利润,企业的尊重和用户的信赖,才能更好地扮演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桥梁纽带。

最近几年围绕一线家电消费市场的抢夺,以及存量消费需求的以旧换新激活,主要家电企业和商家呈现出一轮“多样化、分层化,以及多体系化”的经营布局。但是这种转型动作,一线市场反馈的效果并不好:一方面,很多家电厂商缺乏应对挑战的体系和准备,比如线上市场的抢夺,细分用户需求的经营手段,这不是短时间能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终端消费需求的变化过于快速,而且多样化。比如说以旧换新市场的激活,用户何时换、会选择什么类型的品牌和产品,关注价格还是价值或是其它,现阶段都没有形成规律和周期,只能边走边试。

最近三年间家电厂商释放的动作、信息来看,整个产业和市场呈现出横纵“两个维度、多个层次”的裂变。一个维度,从消费能力来看,家电市场的消费如今是降级与升级两种情况并存。并不是简单地家电消费升级占主导,也不是说家电只有消费的降级与低价。而是降级与升级同时在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出现,说明中国市场消费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有增无减。

另一个维度,从消费热点来看,家电市场如今同样存在两条赛道并行的走势。一条是单品的精品化,品质化与高端化、高性价比等。另一条是基于家庭阳台、卫生间、客厅、卧室、厨房等不同场景空间的套系化方案,甚至出现了家电与家居的一体化融合等跨界。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化、绿色化及低碳化、健康化同时存在于单品和套系方案的迭代之中。

在今年的市场经济、产业经济和消费经济的持续变化通道中,一是家电产品的消费复苏相对比较缓慢,目前消费市场的低迷局面,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以年度为单位。二是家电主流市场的竞争相对激烈且更加白热化,消费降级超越消费升级成为市场新的竞争主赛道,这必然会带来市场整体经营的艰难与复杂化。

由此,家电圈认为,在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又回归到一个刚需为主、更新为主的原点之下,竞争的重点不是消费的降级抢夺,也不是消费的升级打拼,而是要解决“用户在哪里、用户要什么、用户想什么”等一系列细枝末节的问题。

对于厂商来说,今年用户对于家电的需求不是简单的高端、低端,而是有用和价值性。不管是单品的智能、绿色、健康,还是套系的方案化、嵌入式一体化,用户会更加的务实、理性去看重产品自身的功能和实用性,以及价格背后的价值。不再盲目追求过度的技术概念、消费热点炒作等泡沫和假象,更加重视产品品牌背后的品质、信赖和务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