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有《孟子二章》,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中的“法家拂士”解释为:“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资料图)
2、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3、拂,同‘弼’。
4、”各种参考书对此句的翻译为:“一个国家,国内没有能坚持法制的大臣和敢于谏诤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往往会遭到灭亡。
5、”对此解释和译文我不敢苟同。
6、 我认为,“法家”是指以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儒家的对头 ——即通常意义上的法家。
7、“拂士”的“拂”应读本音fu,是违背、忤逆的意思。
8、理由如下—— 一、从写作背景来看:孟子生时,前有李俚、商鞅、申不害猖狂“狙截”,后有荀卿、韩非子死死“围追”,儒法之间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法家”一词显而易见是常用语,而非生造词。
9、再说,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法家才坚持“法治”,孟子不可能称赞死对头“法家”为“坚持法制的大臣”。
10、 二、查工具书可知:“拂(读fu)”,(1)拂拭,掠过;(2)甩动,摆动;(3)违反,违背。
11、(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辞海》)这三个义项基本意思是一致的,即改变事物原貌、破坏其本来形态,乃至反影响于某种情势的一种运动(包括思想行为),或称逆向运动。
12、如拂拭、拂尘、拂衣、拂袖、拂过等词语,都应这样理解。
13、把“拂士”解释为“扰乱朝政的臣子”,不是顺理成章,非常恰当吗?“拂”同“弼”,舍近求远,牵强附会。
14、 三、从句意来看:“一个国家,国外没有敌国外患,”按常理此国应安全、长久,而孟子却说“国恒亡”,出人意料,发人深思——警策之言!而“一个国家,国内没有能坚持法制的大臣和敢于谏诤的贤士,”谁都知道,此国必亡!孟子也说“国恒亡”——废话一句!《孟子》语言精粹,不可能有庸常、多余的话。
15、显然理解有误。
16、 所以,此句应译为:“国内没有(朝令夕改的)法家和扰乱朝政的臣子,国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威胁,(这样的)国家往往灭亡。
17、”。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