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通讯员 柯雅莉 卢晓航
(资料图片)
5月,微风徐徐,夜幕下的厦门大嶝岛,厦门翔安机场项目工地灯火通明。位于工地的办公室内,连片的电脑键盘发出滴答声。
卓易文和他所在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团队最近正在为总建筑面积28.61万平方米的厦门翔安机场航站楼指廊构建建筑信息模型,以确保该项目如期封顶。
今年25岁的卓易文是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三局三公司厦门分公司)的一名技术员。与传统建筑师不同,他用数据和信息做“砖瓦”,在计算机上“施工”,为建筑搭建三维模型。
他参与建设的厦门翔安机场于2022年4月开工,是全球少见的海岛型机场。
今年3月,卓易文参加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拿下主体赛决赛建筑信息模型组优胜奖。
因一次培训与BIM结缘
“简单地说,我的工作就是在工程项目施工前,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在计算机上先‘盖’出一个模型,以便提前发现设计中出现的遗漏,为实际建设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卓易文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道,建筑信息模型虽然是一个虚拟模型,但是该模型包含建筑的所有信息,可以完整呈现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结构、水电线路。
如今,已经对构建建筑信息模型游刃有余的卓易文,一年多前还是个技术“小白”。
测量专业出身的卓易文,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建三局三公司厦门分公司担任测量员。通过一次公司组织的建筑信息模型专项培训,他对这一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多学点东西。”当被问及为何“跨界”,卓易文对记者说。
那次培训后,卓易文开始有计划地利用业余时间精进建模技术,并主动向前辈和外单位专家请教,学习掌握行业新动态、新思路、新方法。
“每天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一边听网课,一边‘倒腾’着满是参数的建模软件。”卓易文的同事林航说,因为学得太入迷,卓易文经常错过饭点,后来他主动将学习资源与团队共享。
虽然构建建筑信息模型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但这项工作离不开现场勘测。卓易文常到施工现场,一方面熟悉工地业务,同时将现场情况与模型进行对比,对于现场未按照模型施工的部位,及时进行纠偏,确保“实模一致”。
“BIM技术可以前置解决建筑设计问题、提前模拟施工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建造质量,还能够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卓易文说,除此之外,建筑三维模型作为一种数据载体,完整记录了建筑物在建设阶段的全部数据,这些数据将在未来项目运营维护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凭借对这一新技术的热爱,卓易文一步一个脚印,从摸索学习到系统掌握,从独立制作到带团队完成项目,目前已经可以负责方案编制、模型制作、动画渲染等建模工作。
近两年,卓易文和他的团队先后获得2021年首届新基建杯智能建造优秀施工案例赛组优秀奖、2021年湖北省第九届建筑信息模型设计竞赛三等成果奖等奖项。
帮助更多人成才
在卓易文看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呈现出多专业复合特点,从业者既要掌握计算机专业建模知识,又要熟悉施工管理、物业运营等建筑行业业务,为了更好学习BIM技术,还要熟练动画制作等IT技能。
“对年轻人来说,这个新赛道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胜任相关工作。”卓易文说。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不断提升能力,最近卓易文还学习了VR(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并将其融入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工作中。
“我们非常乐见像卓易文这样积极投身新技术的青年,也主动创新培养机制,争取培育出更多新技术人才。”中建三局三公司厦门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佑祥说。
卓易文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还积极组织相关培训,让更多同事成为技能人才。
近两年,卓易文授课、组织技术交流会30余次,与多位同事开展数项课题研究,同时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带领团队参加多项赛事活动。
回忆起这几年的奋斗历程,让卓易文最开心的,就是看到自己建构的模型最终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当看到自己用0和1‘建造’的一砖一瓦真正出现在眼前时,那种满足感难以言表。”他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