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告诉 你 一声:别忘 关注 一下哦, 精彩内容让你看个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拒绝一亿拆迁款,他究竟有何底气?是新型“钉子户”?还是别有所图?专家正名,这宅子确实不能拆!

就在郑州河南工业大学的旁边,有一个 著名的钉子户 。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周围现代化的高楼格格不入!

而这个寂静无名的小村子,也因为这位扬言就是给“一百亿”也不拆的钉子户,而全国闻名。

而守着这座老宅的人,就是七十多岁的任金岭。这位 平时口碑不错的老好人 为何在拆迁的事情上如此固执?

真的就是人性的贪欲作祟,狮子大开口吗?

那么这桩巨额拆迁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时至今日,这件事情的结局有没有皆大欢喜呢?

繁华都市惊现巨额拆迁款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房子已经不单单是住宅,是一个简单的家。更多的具有了商品的属性, 是可以交易的商品 ,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中获利。

很多像郑州这样的老城区成为了开发商的目标,旧城区改造能获得的巨大利益,打破了这个小村落的平静。

很快开发商上门了, 一开口就是三百万 ,只要同意拆迁,立刻到账。对于任金岭来说,这是一笔巨款了。

任金岭家的房子虽然占地面积比较大,但是毕竟是老城区,开发商认为这个价格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任金岭老人没有任何犹豫的拒绝了。

之后,没过几天,开发商再次上门,拆迁款涨到了五百万,还是遭到了拒绝。

开发商自然不会轻易放弃,金钱的诱惑,商业的本质就是逐利的。开发成功的巨大诱惑促使开发商一再提高价码, 最终开发商的报价直接达到了一个亿 。

满以为胜券在握的条件,然而,再一次遭到了老人的坚定拒绝。并扬言 “别说一个亿,就是一百个亿,也不会同意!”

老人的坚定态度让开发商很是不解,但是他们也绝对不会轻易放弃。既然他不同意,那周围的邻居可是都同意了的,他这么一搞,破坏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开发商搞破坏

很快,任金岭就遭到了村里人额口诛笔伐,说什么样难听的话都有,每天都有人跑到他家门口。

本来任金岭在村里的口碑还不错,是个老好人,有什么事情邻里之间也会相互帮忙,从来没有发生过邻里矛盾。

这回可捅了马蜂窝了,今天东边的老李家说,这不是他一家的事情,这么自私,最后不会有好报的。明天,后街的老太太拄着拐杖在他门口破口大骂,这一切都让任金岭不胜其扰。

然而这些仍然没有打动他,他的决定一如既往, “说什么也不会同意拆迁!”

很快,开发商改变了策略,拿出了惯用的一招,既然你不同意,那就让你家变成孤岛,看你怎么住。

很快,任家周围的房子全部都被拆除,出门就是工地,正常的道路都没有。更可气的是水电全部都被挖断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任金岭就是硬气,还是不妥协, 没有水他就在自家的院子里面自己打水井,没有电,就日出而作,天黑就休息。

然而,这样的状况也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任金岭就发现, 家里总会莫名其妙的丢东西。

今天丢一块砖,明天墙上的瓦就没了。 晚上睡觉还好好的,早起来,门上的石雕就少一个。

他知道,这肯定是开发商搞的鬼,他们这就是想让他耗不下去了主动妥协。这还真是让任金岭不知道怎么办了?

他们这种小偷小摸的行径,虽然可恶,但是他一个老人也是防不胜防啊。房子地方大,他就是每天巡逻也总有看不到的时候。

他辛辛苦苦的坚持, 不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房子吗? 要是让他们继续这么搞下去,早晚房子就毁了。

两百年的古宅不能拆

好在这个时候,儿子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说是可以去市里文物局看看,能不能给家里的老房子申请保护 。

这可提醒了任金岭, 他们家的老房子传承了有十七代人了 ,是切切实实的老房子了,如果能够得到国家的保护,那就太好了!

随着任金岭的申请,文物局的领导非常重视,很快,专家就来到了任金岭的老房子。经过仔细的勘察,文物专家一致认为, 任家的老宅,是名副其实的文物 。是需要特殊保护的,绝对不能拆除!

这下,任家放心了。只要不拆除,他们就算是没有违背祖宗的交代。

经过文物局专家的考察,任家的这座老宅, 始建于清乾隆时期,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可真是妥妥的古建筑了。根据考证,这座古宅,在任家已经经历了七代人的传承。

到这个时候,任金岭才把家里这座宅子的来历一一道来。

原来任家祖上是清朝的大官,曾经也是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最大的曾经官居二品,深受皇恩,才有了兴建祖宅,供族人居住的想法。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任家老宅的一砖一瓦,都充满了古朴厚重的气息。 墙上,窗户,门檐到处都是清代极为讲究的砖石雕刻 。

曾经的任家大宅在当地算是规模最大的建筑了, 曾经一度达到了三十多亩地的规模 ,前后各个院落,回廊连接,前庭后院,东西厢房,耳房,配房,曲苑回廊,应有尽有。

老宅的兴建历史

兴建任家古宅的第一任家主是: 任君选 ,也是在他的带领之下。任家古宅开始着手建设。

任君选可以说是,任家世代中非常突出的人物,从小勤奋好学,加上又非常有天赋。

在那个科举出仕的年代,经过十年寒窗,层层选拔, 最终任君选一朝选在君王侧。 成为人人羡慕的为官之人。

当时正值乾隆年间,皇帝清明,有容人之量,对有才之士极为欣赏。年轻有为的任君选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前途一片光明。

难得的是为官之后任君选并没有忘记家乡,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家乡。为了让自己的族人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任君选着手开始修建家乡的祖宅。

为了修建祖宅,任君选可谓是精工细作, 用的是那个年代最好的工匠,每一块砖石,每一处房梁,窗户都沿用了最精致的雕花装饰 。

从我们的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充满古朴气息的古宅也是非常有纪念价值的。房子里可以拿出来当古董的装饰品随处可见。

可惜的是,任君选并没有看到祖宅修建完成,直到他逝世,这座古宅仍然没有完工。可见其用心之甚。

任家的祖宅的修建,并没有随着一任家主的逝世而停止,子孙兴旺的任氏一族, 后继有人,一直在子孙的手中延续这祖先的遗志 。

后代子孙中,有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 就是道光时期的任德润,曾任一方布政使 ,掌地方民生,按照级别来说,是二品大员,可谓是位极人臣了。

因为任德润的功劳卓著 ,道光皇帝特赐牌匾,“辅翼国政”, 在当时来说,是非常高的评价了,也说明了任氏家族曾经的辉煌。

可惜的是,这块代表任氏家族最高荣誉的牌匾,在之后的岁月中不知流落到了何处。也许是特殊年代的遭遇吧,具体什么情况今天已经无从考证。后来任家后人仿照原牌匾重新打造了新的牌匾挂在任家大宅的门上,算是对祖先的慰藉吧。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到了任德润这一代,任家祖宅迎来了完工 。他不仅仅将原有的宅院进行完善,更是在此基础之上扩建, 最终达到了七进宅院的规模。在当地也算首屈一指了。

任德润之后,任氏后人代代相传,一直在这座宅院生活。到任金岭已经是第十七代了。

岁月易逝,古老的宅院却能给我们留下历史的印记。随着时代的进步,任家的宅院也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缩小,建国之后更是把很大一部分院落,分给了村里的其他人。

老宅落寞后人坚定维护

最早的七进的宅院, 最终只剩下如今我们看到的二进院落 。原来的三十多亩地,至今也只剩下四亩地。

就这仅有的四亩地的规模, 也有两千六百多个平方米了 。在我们看来依然是面积非常大的,可见当年的光辉赫赫。

得到专家的承认,任家老宅终于不用被迫拆迁了。然而家里今天丢砖,明天丢瓦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

思来想去,任金岭决定在房子的周围修建一堵墙,把外界隔绝。可困难的是修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 他没有资金。

任家到任金岭这一代,除了一栋古老的宅院,基本上祖上的荣耀都已经没有了,儿子女儿都是普通人,收入也仅仅是维持生计而已。

家里房子砖瓦哪里坏了,门窗等等的维修也都是自己亲力亲为,为此,任金岭不仅精通泥瓦匠,甚至木匠活也会干。

这时候,儿子提醒他,看能不能向政府申请一些帮助。进过这个提醒,任金岭找到了方向。

经过协商,任金岭决定把房子无偿捐给国家,把老宅修建成博物馆,这样,由国家出面进行修缮。

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那些对任家老宅好奇的人们,可以大大方方的进来参观。这样, 任家没有了维护房子的负担,还能保住老房子,让这座老宅持续的传承下去。

任家放弃了一亿的拆迁款,最后还将自家的老宅无偿捐献。在我们看来任金岭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什么也没有得到。

按照任家的情况,对他们来说,最好的选择也许就应该是拿着一亿的拆迁款,至少,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甚至于只要子孙不是太过不争气的话,传承几代人也许都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他们却全都放弃了。

甚至于他的女儿,儿子,在这一过程中,也并没有发生什么狗血事件,并没有逼迫老父亲的行为,可见,这一家人的淳朴善良,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在有可能一夜暴富的关头选择了成全,选择了善良 。

最终在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任家老宅被改建为 “郑州天祥博物馆” 。“天祥”这个名字,据说来源于在任家老宅发掘出的一块石碑。

可能这就是任家老宅的另一个被埋藏的故事了,在这座宅院里,在这个跨越了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相信,任家的故事一定有很多。

任金岭做到了,父亲临终的交代, “无论如何要保住老宅。”

因为他的父亲就是这样做的,他的父亲的父亲也是这样做的,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

历史的齿轮不断前进,碾碎了多少的历史传承,但是在民间,依然有像任家这样的存在。在繁华都市中的一隅,我们以往不曾注意到的角落,可能就存在着历史的瑰宝。

可能就有像任金岭这样的,为了一座宅院几十年坚守,无论生活变的多么现代化,为了维持房子的原貌。他们依然不装空调,不装暖气,没有现代化设备,只为了传承的那份坚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