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18日开展,展厅中一批医疗机器人颇为吸睛。它们的“手”动作精细,能在腹腔里进行微创手术,甚至能在大脑上动刀,以精准的操作救治脑出血患者;还可以代替医生完成血管介入手术,让介入手术医生远离射线的威胁。它们的出现,让医患双方的健康安全都有了更好的保障。


(资料图片)

精细操作延伸医生“眼脑手”

一台一米高的方盒子,搭配一条机械臂,便能挽救脑出血患者的生命。在会场上,睿米RM-50脑出血手术机器人并不起眼,但就在来到会场的几天前,它刚刚在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成功救治了一位脑干出血、陷入深度昏迷的患者。

睿米RM-50脑出血手术机器人

脑干出血极为凶险,机器人却丝毫不慌,2分钟完成配准后,医生在它的导航定位辅助下为患者植入引流管,成功抽出陈旧性血肿约8毫升,手术全程仅耗时半小时。

“这台机器人的眼、脑、手,都是‘中国心’。”北京柏惠维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监周晓明介绍,光学跟踪定位仪辅助医生看到更大的手术区域,灵活的机械臂则能触及传统术式很难触达的角度,手术精度可达亚毫米级。脑出血手术机器人将助力医疗资源下沉,辅助缩短医生的成长路径,有望让基层医院的脑出血急症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保护医患双方健康安全

除了为患者健康护航外,医疗机器人还能保护医生的健康。在开展介入手术时,医生要借助造影剂和X射线“看清”血管结构,将金属导丝送到指定位置,期间则要承受射线的伤害。如果在工作中接受的辐射量积累到一定标准,医生就必须要“停工”休息。血管介入机器人让导丝有了“触觉”,通过高精度导管导丝仿生学推送、多类型导管控制等技术,让医生可以在手术室外开展介入手术,不用再“吃射线”。

术锐腔镜机器人

四条洁白的机械臂有序运行,操纵者则舒适地坐在一旁,像打游戏一般控制手柄,就能精准地剥开一枚生鹌鹑蛋的外壳。这样精细的操作,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临床应用工程师刘东升说,这台腔镜手术机器人只需在患者皮肤上打开一个切口,主控台车上,3D电子内窥镜为医生呈现出三维立体视野,两条机械臂操控手术工具成为医生手臂的延伸,并可规避轻微颤动导致的损伤,另有一臂可进行手术辅助。医生坐在手术台车前,通过传回的高清图像即可操控,不用在手术台旁一站就是一天。目前,该机器人已在泌尿外科、妇外科、胸外科等多个科室开展了临床试验,手术效果优异。

让瘫痪患者恢复行走能力

展厅里,范滔正借助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逛展。他的下肢感知存在问题,力量很差,即使借助拐杖,也只能艰难行走很短的距离。“现在有了机器人,膝盖这里有一个电机,会帮我的腿进行屈伸,走起来更省力。”范滔表示,虽然装置自身也有一定重量,但有了助力,走起来就十分轻松。这套装置能帮他一口气能走上一公里,在展厅里逛一逛也不费力。

大艾机器人

曾经,许奶奶走起路来一摇一晃,现在借助装置能走得稳当,“轻松,不劳累。不然自己不敢走,迈不开步子。”

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坚介绍,该公司的机器人所要帮助的,是截瘫、偏瘫、脑瘫等曾经几乎无法康复的患者,目前已经治疗患者超万例、训练超百万人次。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有的患者已经从瘫痪无法起身,恢复至能够借助拐杖行走。

推荐内容